[发明专利]一种球形磷酸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9105.0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4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宙;熊意球;张海艳;胡志兵;胡海诗;孟立君;朱璟;苏帅;李玉云;曾永详;何绪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37 | 分类号: | C01B25/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李琼芳;肖小龙 |
地址: | 410203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磷酸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球形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亚铁盐溶于水中,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处理得到铁盐溶液;S2:将浓磷酸或磷酸盐溶于水中,得到稀磷酸或磷酸盐溶液;S3: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将铁盐溶液、磷酸盐溶液及氨水以并流方式加入含底水的反应釜中,通过精准控制反应过程中的pH值,保证反应在一个稳定的pH值下进行;S4:将所得磷酸铁浆料经压滤、烘干和煅烧处理,得到无水磷酸铁产品。本发明在合成磷酸铁的过程中,对反应pH值进行精确控制,原料以并流方式进入反应釜反应,反应时间短;合成的磷酸铁球形度高,分散性好,表面一次颗粒间隙合理,同时兼顾高比表面积和高振实密度,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形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各种电动交通工具、移动终端设备及储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得到极大发展。相比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低成本、循环周期长、热稳定性好、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主要正极材料。磷酸铁作为合成磷酸铁锂的一种前驱体材料,两者在结构上具有最大的相似性,可通过调整磷酸铁的纯度、形貌、铁磷比等工艺参数,获得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材料。因此,磷酸铁前驱体的性能直接决定磷酸铁锂的性能。
当前市面上电池级磷酸铁的微观形貌多为不规则颗粒结构,颗粒间间隙较大,导致振实密度低;而部分球形磷酸铁因其表面过于致密,使得其比表面积较低,且需额外添加表面活性剂来改善其分散性。鉴于以上原因,通过较为简便的方案合成比表面积较高的球形磷酸铁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磷酸铁的制备方法,以提供兼顾高比表面积和高振实密度的球形磷酸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球形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亚铁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处理,得到铁盐溶液,备用;
步骤S2:将浓磷酸或磷酸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稀磷酸或磷酸盐溶液,备用;
步骤S3: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将所述步骤S1的铁盐溶液、所述步骤S2中的稀磷酸或磷酸盐溶液及氨水以并流方式加入含底水的反应釜中,通过精准控制反应过程中的pH值,保证反应在一个稳定的pH值下进行,反应完得到磷酸铁浆料;
步骤S4:将上述步骤S3中所得磷酸铁浆料经压滤、烘干和煅烧处理,得到无水磷酸铁产品。
所述反应釜中的底水为预先添加到反应釜中的纯水,水位以刚好没过反应釜的搅拌桨为准。
可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铁盐溶液的pH值<0.9,摩尔浓度为0.1~2.5mol/L。
可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亚铁盐为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或草酸亚铁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所述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所述氧化剂为臭氧、双氧水或次氯酸钠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所述氧化剂为双氧水。
可选地,所述步骤S1中进行氧化处理之前,在所述亚铁盐中加入酸。
可选地,所述亚铁盐、所述酸与所述氧化剂之间的摩尔比为2: 0.5~1: 1.05~1.2。
可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浓磷酸为工业级浓磷酸,所述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铵或磷酸氢二铵;
所述稀磷酸或磷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5~2.0mol/L。
可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铁盐溶液、所述磷酸溶液和所述氨水利用蠕动泵并流加入至所述反应釜中,通过pH计实时监控所述反应釜中的pH值,并使反应在一个稳定的pH值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9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无人机用的快装式电路板
- 下一篇:自适应可复用充填挡墙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