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7926.0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盛波;刘丽杰;吴秀英;李伟忠;郭长春;刘海成;赵培坤;吕远;郭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7/00;G06F30/2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相 分层 注水 调控 水层 潜力 评价 方法 | ||
1.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1,搜集并整理区块地质及开发相关资料,开展数值模拟研究;
步骤2,基于响应面分析方法,筛选高耗水层带调控效果的主要控制因素;
步骤3,根据筛选的主要控制因素,设计数值模拟模型,预测高耗水层带的发育状况和调控效果;
步骤4,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高耗水层带调控效果的预测模型;
步骤5,根据预测模型,得到不同单元高耗水层带调控潜力的对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收集的资料包括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其中静态资料包括: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净毛比、砂体展布状况、油水边界、含油高度、原始地层压力、油水密度、粘度、油水高压物性;动态资料包括:油水井月度数据、井史资料、相渗曲线、非均相体系注入pv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利用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一定数据,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来拟合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通过方差分析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显著程度进行对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步骤2a,确定建模因素及响应面;
步骤2b,确定建模因素及响应面之后,应用CBD全称中心组合设计实验;
步骤2c,确定建模及响应面之后,进行方差分析及确定主控因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a中,根据高耗水层带形成和演化的控制因素确定了模型方案设计考虑的要素,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级差、地下原油粘度、地层有效厚度、注采强度、岩石的压缩系数,响应面为累计产油量提高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b中,对每个单因素取最高水平、最低水平、中间水平三个水平值,在设计完水平因素后,生成相应的试验设计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c中,首先将变异中的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按照其变异的来源分解为多个部分;然后,求响应部分的变异,再用各部分的变异与组内变异进行比较,得出统计量F值;最后,根据F值确定最终的P值,做出统计判断;每个因素对响应面的影响程度大小,主要关注P值,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时,即表明该因素对响应面有显著影响,且该值越小,显著性越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设计数值模拟模型时,根据步骤2中确定的主控因素,建立符合油藏实际的,不同因素水平下的模型,预测高耗水层层带发育状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针对高耗水层带发育油藏进行分层注水调控,调控之后,优选调控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延长经济寿命开发期指标W1,耗水量变化指标W2和累计产油量提高幅度指标W3,应用优选的三个评价指标对调控效果进行预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延长经济寿命开发期指标W1指油田开发项目在经济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项目最长经营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79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