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金属化球团的高温显热热分离热送热装热锻压机械零部件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1306.6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5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唐佳;高军;唐竹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市红森林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K29/00;B07B1/28;C21B13/02;C21B13/08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毛毛 |
地址: | 264003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金属化 高温 热热 分离 热送热装热 锻压 机械零部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金属化球团的高温显热热分离热送热装热锻压机械零部件的装置,按照工艺流程依次包括还原铁窑炉、耐热钢流筛、高温料仓、耐热锥形螺旋溜槽和液压机;还原铁窑炉的出料口通向耐热钢流筛,所述的耐热钢流筛之下设置高温料仓;高温料仓的出料口通向耐热锥形螺旋溜槽;耐热的锥形螺旋溜槽的金属化球团出料口通向液压机的模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金属化球团的高温显热热分离热送热装热锻压机械零部件的方法。本发明创新的开辟出一种铁精矿粉直接还原铁和金属粉末热锻压技术的有机结合,生产制品出可替代铸造机械零部件毛坯的新方法,具有短流程,节能减排、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和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金属化球团的高温显热热分离热送热装热锻压机械零部件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直接还原铁/金属化球团(DRI)是冶炼品种钢、合金钢等优质钢必不可少的优质钢铁炉料,需要在冷态时,将残留的还原剂磁选分离出,将金属化球团(DRI)冷压成4.2t/m3左右的冷压块,称为MBI产品;或利用其500~800℃的显热,温压成5.0t/m3左右的热压块,称为HBI产品,才能为炼钢使用。
我国从2013年开始压缩普碳钢产能,鼓励开发非焦炼铁技术,及大力发展直接还原铁/金属化球团(DRI)的发展。所以,更有必要发展低成本高效的钢铁材料、机械零部件、特钢,更新的、前沿的、规模化、经济高效的新生产工艺技术,来武装和满足我国日益壮大和强大的机械制造业。
因此,发展低成本运作、节能减排降碳的一种铸件毛坯替代制品的装置和方法,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金属热锻压机械零部件制品技术,是将金属粉末温热到600℃,将其加入液压机温压造型,再将造型块加热到1100~1150℃后,再热锻压成机械零部件或型材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金属化球团的高温显热,热分离热送热装热锻压机械零部件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创新提出一种将还原后的金属化球团直接进行热分离、热送热装到液压机的模腔,进行热锻压出机械零部件的新装置和方法。本发明将回转窑法或者竖炉法直接还原后的利用金属化球团的高温显热产品,在高温热态情况下,直接分离出残留的热态还原剂颗粒,再分离出残留的热态还原剂粉末,将利用金属化球团的高温显热,再进行气氛保护定量计量、热送热装到液压机的模腔中,利用利用金属化球团的高温显热的显热,锻压制备机械零部件或金属新材料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创新的开辟出一种铁精矿粉直接还原和金属粉末热锻压技术的有机结合,生产制品出可替代铸造机械零部件毛坯的新方法,具有短流程,节能减排、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特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金属化球团(DRI)的高温显热热分离热送热装热锻压机械零部件的装置,按照工艺流程依次包括还原铁窑炉、耐热钢流筛、高温料仓、耐热锥形螺旋溜槽和液压机;
所述的还原铁窑炉的出料口通向耐热钢流筛,所述的耐热钢流筛之下设置高温料仓,可使筛下物落入高温料仓;所述的高温料仓的出料口通向耐热锥形螺旋溜槽;所述的耐热锥形螺旋溜槽的金属化球团出料口,通向液压机的模腔。
所述的耐热锥形螺旋溜槽为上窄下宽,呈“塔”状。
本发明的原料为铁精矿粉需要采用造球盘造球,再采用转窑法或者竖炉法直接还原生产的金属化球团(DRI)产品,其中混合了残留的还原剂,残留的还原剂的粒度一般在1~20mm,呈粉状和颗粒状相混合,在温度1000~1050℃状态下,采用常规的方法很难将其跟金属化球团(DRI)产品彻底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市红森林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市红森林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1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