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新能源汽车的转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0649.0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2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红;张勇;刘建辉;刘小娟;龚一凡;胡延明;杨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7/00 | 分类号: | B62D7/00;B62D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4549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新能源 汽车 转向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新能源汽车的转向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转向拉杆,所述转向拉杆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连接有拉动杆。本发明的高强度新能源汽车的转向结构,在实现转向结构轻量化的同时,提高转向结构的强度,以保证汽车操纵的稳定性、行驶的安全性和轮胎的使用寿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的严苛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新能源汽车的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其标称续航里程(NEDC)不断提高,从15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500公里,到700公里,甚至1000公里。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影响因素中,汽车自重、电池容量、电池类别及重量、风阻系数等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新能源汽车自重的这个因素,其轻量化方面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在底盘、ABC柱等,对于转向结构的轻量化考虑甚少。新能源汽车转向主要通过转向拉杆进行转向,转向拉杆是汽车转向机构中的重要零件,转向拉杆分为两类,即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横拉杆,转向直拉杆承担着把转向摇臂的运动传递给转向节臂的任务,转向横拉杆则是转向梯形机构的底边,是确保左右转向轮产生正确运动关系的关键部件。
转向结构作为汽车自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转向结构轻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转向结构的强度,以保证汽车操纵的稳定性、行驶的安全性和轮胎的使用寿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的严苛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新能源汽车的转向结构,在实现转向结构轻量化的同时,提高转向结构的强度,以保证汽车操纵的稳定性、行驶的安全性和轮胎的使用寿命,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的严苛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新能源汽车的转向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转向拉杆,所述转向拉杆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连接有拉动杆,所述限位块的内部插设有活动杆。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杆的中端连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连接有固定槽,所述活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内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按压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插设有卡块,所述转向拉杆的内部插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转向拉杆外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插设有控制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连接有扩展杆。
优选的,所述控制块的底端连接有螺栓杆,所述控制块的内表面连接有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的底端连接有插杆,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数量设置为三组,且三组限位块分别连接在滑槽的内表面上,所述限位块和滑槽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按压块的底端呈半圆形设置在第二连接块的内侧,所述按压块和第一连接块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两侧呈圆弧形,且第三连接块和卡块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固定槽和限位块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数量设置为四组,且四组卡块分别连接在限位块的内部,所述第三连接块设置在卡块的内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且螺纹和螺栓杆相啮合,所述螺栓杆和第二固定块为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交通学院,未经黄河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0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