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成球机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00325.7 | 申请日: | 2021-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特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4/66 | 分类号: | B65H54/66;B65H63/00;B65H54/58;B65H54/6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于睿虬 |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成球机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成球机及其运行方法,包括机架和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进线机构、缠绕管和缠绕芯棒,所述缠绕管与所述进线机构连通,所述缠绕芯棒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进线机构、缠绕管、缠绕芯棒、角度调节机构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将进线机构、缠绕管和缠绕芯棒设置在竖直工作面内,解决了操作人员需要前后跑的问题,简化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可直接将染色的绞纱进行成球工序,简化了传统纺织过程中的倒筒工序;本发明从纱线进线到最后成球可实现完成自动化,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成球机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
传统的纺织过程为绞纱→染色→倒筒→成球→贴标,整个工艺过程的工序较多,生产效率较低。其中,传统成球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具有诸多缺点,具体如下:
1)机器虽然具有多工位,但是所有工位都是统一工作的,无法独立运行。当一轮成球工序完成后,需要人为地将所有成球的纱线取下后才能进行下一轮成球工序,期间所有工位都只能停止运行,整体工作效率较低。
2)机器的工作面为平面,且机器的前后宽度较大,通常需要至少2个操作员前后进行操作,一人在机器前端将倒筒上纱线的线头导入机器内,另一人在机器后端将线头穿过缠绕器并缠绕在缠绕芯棒上,人工操作较多,人工成本较高,且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效率。
3)在机器前端工作的操作员需要额外的吹气枪才能将线头吹入机器内。
4)缠绕芯棒由气缸控制,只能有两个角度的调整,可控性较低。
5)无法对成球纱线进行精准的定重控制。
因此,急需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工序步骤简单、能够对成球纱线进行精准定重控制的自动成球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成球机及其运行方法,通过将进线机构、缠绕管和缠绕芯棒设置在竖直工作面内,解决了操作人员需要前后跑的问题,简化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可直接将染色的绞纱进行成球工序,简化了传统纺织过程中的倒筒工序;本发明从纱线进线到最后成球可实现完成自动化,自动化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成球机,包括机架和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进线机构、缠绕管和缠绕芯棒,所述缠绕管与所述进线机构连通,所述缠绕芯棒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进线机构、缠绕管、缠绕芯棒、角度调节机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线机构、缠绕管、缠绕芯棒上下设置,处于一竖直工作面内,操作人员可一人完成操作,不再需要前后跑动,缠绕管直接与进线机构连通,简化了进线过程。
优选的,还包括回转纱架,所述回转纱架上的纱线从所述进线机构进入所述缠绕管,并在所述缠绕芯棒上绕卷成球。本发明不对回转纱架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回转纱架的位置,回转纱架可以设置在机架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构设置在机架附近,只要回转纱架上的纱线能够从进线机构进入缠绕管即可。
优选的,所述进线机构包括进线管和吹气孔,所述吹气孔开设在所述进线管的内壁上,所述吹气孔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吹气孔通过气管与气源连接,气源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实现了自动吹气,不再需要额外的吹气枪进行吹气进线。
优选的,所述进线机构还包括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纱线进入所述进线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特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特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0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