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6864.8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健铭 |
主分类号: | B29D30/06 | 分类号: | B29D30/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十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1 | 代理人: | 梁伟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轮胎 模具 | ||
1.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凸设有若干个用于成型轮胎(4)胎冠结构的花纹沟槽的第一凸起件,模具本体(1)设有若干个用于成型轮胎(4)胎冠结构的散热孔的第二凸起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件为花纹筋(2),第二凸起件为销钉(3),销钉(3)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模具本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3)的立体形状为柱体或锥体,销钉(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3)的轴线与轮胎(4)轴线或轮胎(4)径线之间的夹角为0-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3)与花纹筋(2)相接触或与花纹筋(2)顶部凹形缺口相贯穿,销钉(3)与带束层(5)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3)插入轮胎(4)的一端为球冠形或椭球形。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胎冠模具(11)、第一胎侧模具(12)、第二胎侧模具(13),第一胎侧模具(12)与第二胎侧模具(13)分别设置于胎冠模具(11)的两侧,胎冠模具(11)、第一胎侧模具(12)、第二胎侧模具(13)相围形成匚字形结构,花纹筋(2)凸设于胎冠模具(11)上,销钉(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销钉(31)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销钉(32)和/或至少一个第三销钉(33),各个第一销钉(31)分别设置于胎冠模具(11)上,各个第二销钉(32)分别设置于第一胎侧模具(12)上,各个第三销钉(33)分别设置于第二胎侧模具(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销钉(31)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各个第二销钉(3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第一胎侧模具(12)的径向顶部高于轮胎(4)的带束层(5)的最宽层,各个第二销钉(32)分别设置于轮胎(4)的带束层(5)的最宽层所在的径向位置与第一胎侧模具(12)的径向顶部之间;各个第三销钉(33)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第二胎侧模具(13)的径向顶部高于轮胎(4)的带束层(5)的最宽层,各个第三销钉(33)分别设置于轮胎(4)的带束层(5)的最宽层所在的径向位置与第二胎侧模具(13)的顶部之间;各个第一销钉(31)、第二销钉(32)、第三销钉(33)的截面宽度均大于或等于2mm,各个第一销钉(31)的长度分别为5mm至该第一销钉(31)所处位置带束层(5)以上胎面胶厚度的90%,各个第二销钉(32)的长度分别为5mm至该第二销钉(32)所处位置的轮胎宽度的1/2,各个第三销钉(33)的长度分别为5mm至该第三销钉(33)所处位置的轮胎宽度的1/2。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第一半模具(14)、第二半模具(15),第一半模具(14)包括第一胎冠模部(141)、第一胎侧模部(142),第二半模具(15)包括第二胎冠模部(151)、第二胎侧模部(152),第一半模具(14)、第二半模具(15)均为L形机构,第一半模具(14)的第一胎冠模部(141)与第二半模具(15)的第二胎冠模部(151)相接触,第一半模具(14)、第二半模具(15)相围形成匚字形结构,花纹筋(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花纹筋(21)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花纹筋(22),各个第一花纹筋(21)分别凸设于第一胎冠模部(141)上,各个第二花纹筋(22)分别凸设于第二胎冠模部(151)上,销钉(3)包括至少一个第四销钉(34)和/或至少一个第五销钉(35),各个第四销钉(34)分别设置于第一胎侧模部(142)上,各个第五销钉(35)分别设置于第二胎侧模部(15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充气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四销钉(34)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各个第四销钉(34)分别设置于轮胎的带束层(5)的最底部所在的径向位置与第一胎侧模部(142)的径向顶部之间;各个所述第五销钉(35)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各个第五销钉(35)分别设置于轮胎的带束层(5)的最底部所在的径向位置与第二胎侧模部(152)的径向顶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健铭,未经王健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8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提醒功能的输液用悬挂装置
- 下一篇:一种课堂教育互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