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糖尿病人专用全谷物米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6752.2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9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克瑞;倪军;唐雨龙;黄昊;唐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德智能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7/143 | 分类号: | A23L7/143;A23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23100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糖尿病人 专用 谷物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糖尿病人专用全谷物米及制作方法。组分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包括米粉、全谷物粉;所述辅料包括饮用水、食用盐。全谷物原料在经过精准热流处理后,谷物种皮被物理处理成50微米以下的小颗粒,这些颗粒之间处于弱链接状态,经超微粉碎添加到米粉中,其均匀地分散在米粉中,并且全谷物胚乳粉呈现出玻璃态状态,降低了胃肠道淀粉酶接触淀粉的机会。全谷物米中膳食纤维高达10%以上,可以使得血糖反应低、实现消化过程中的糖的缓释,使得热量释放时间长,显著控制血糖指数和体重,因此食用糖尿病人专用全谷物米不会升高血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糖尿病人专用全谷物米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大米,也称稻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食 物。全世界超过35亿人以大米为主食,超过世界一半人口,而以小麦为主食的 人口数量全球共有25亿,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35%。而我国稻谷年消耗量在1.90 亿吨左右,有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南方人通常以大米为主食,人均年 消费大米110公斤左右。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大米饭 的升糖指数(GI)为83,不适合糖尿病人作为主食食用。原先以大米为主食的 糖尿病人群,需要全谷物米,去满足其消费习惯。
谷物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稻类(籼稻、粳稻、糥稻)、麦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黍、黄米、荞麦等。
全谷物是指完整、碾碎、破碎或压片等物理技术的谷物产品,其基本组成包括淀粉质胚 乳、胚芽与种皮层,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与完整颖果一样。全谷物食品,根据目前国内相 关标准分为以下3类:
(1)100%全谷物食品:以谷物、水及必要的加工助剂(如酵母)制成的谷物制品,谷物原料100%来自全谷物。
(2)全谷物食品:以谷物、水及其他配料制成的谷物制品,全谷物是除水外第一配料, 且不少于食品总质量(以干基计)的51%。
(3)含全谷物食品:以谷物、水及其他配料制成的谷物制品,全谷物是谷物的主要来 源的51%且大于食品总质量(以干基计)的25%。
全谷物不仅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含有抗氧化物质,如多酚、 单宁、类胡萝卜素等,还含有一些果蔬食品中少见,但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抗氧化成分,如 γ-谷维素、烷基间苯二酚、燕麦蒽酰胺等。全谷物粉加工处理时,全谷物粉中种皮的膳食 纤维具有显著地控制血糖指数和体重的作用。但是全谷物种皮中的膳食纤维呈现出排列紧密 的晶束状存在(如图1所示),很难通过传统的技术将这种晶束状态打破,采用精准热流技 术可以将这种晶束状态打破,一颗颗小于50微米的颗粒之间弱链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 经精准热流技术加工的胚乳呈现出玻璃态(如图3和图4所示),而传统技术无法将胚乳处 理成玻璃态,这种玻璃态,在吸收水分后会形成橡胶态,具有较强的粘性。这种状态可以和 米粉颗粒之间进行很好的链接。另外,精准热流技术处理后,全谷物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能 力比传统的技术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消除糖尿病人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改善消化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米中的全谷物因为无法实现胚乳呈玻璃态,因此米中的谷物添加量不能 达到25%以上,所以本发明为制造谷物添加含量大于等于25%的米,提出一种糖尿病人专 用全谷物米及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糖尿病人专用全谷物米及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 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糖尿病人专用全谷物米,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包括米粉、全谷物粉;所述辅 料包括饮用水、食用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德智能科技(淮安)有限公司,未经瑞德智能科技(淮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7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