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铁路北斗/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控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6323.5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许双安;武瑞宏;周东卫;王建红;汤伟尧;胡广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S19/33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铁路 北斗 gnss 连续 运行 基准 控制 测量方法 | ||
1.基于铁路北斗/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控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铁路勘测设计初测阶段,沿着设计的铁路方案中线建立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
所述步骤一中,沿着设计的铁路方案中线按照20-30公里间距建立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距离铁路中线距离不大于5公里,替代传统精密测量控制网CP0点;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墩采用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屋顶观测墩,采用市电+太阳能+蓄电池组合供电方式,网络传输就近利用运营商提供普通宽带服务或者在接收机内置4G/5G移动通讯卡;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站点接收机和天线能接收多卫星系统多频点信号,数据采样间隔为1秒,原始观测数据包含伪距、载波相位、多普勒频移、载噪比、导航电文;
步骤二: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站点与国家平面B级点及国家二等以上高等级水准点进行联测,获取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站点CGCS2000平面坐标和正常高;
所述步骤二中,若铁路沿线区域有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则由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提供的网络RTK测量直接得到正常高,直接用于铁路工程测量;若铁路沿线区域未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则沿线按照2公里间距布设水准点并进行水准线路测量,与国家二等以上高等级水准点进行高程联测,获得每个水准点的高程;利用不少于3个线路水准点的高程成果,进行高程校正后实现网络RTK在初测、定测中的厘米级应用,包括航空摄影平台、地形图测绘、工点图测绘、钻孔放样、像空点测量、无人机平台作业定位及车辆机具动态定位;
步骤三: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站点与IGS站及邻近的国家连续运行参考站网联合解算,动态更新三维地心坐标,作为其它事后高精度定位需求提供动态空间基准;
步骤四:在铁路勘测设计定测完成后,全线完成高程控制网水准测量工作;
所述步骤四中,对于初测阶段建立的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如果站点间距及距离线路的距离不满足要求,重新调整或增加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点位及线路水准点位;重点控制性工程在确定的线路方案中重要工点附近进行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加密;
步骤五: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施工单位进场,利用带状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进行铁路用地红线测量、营地建设、施工道路放样、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放样一系列的工作;
步骤六:施工及运营期间,由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站网提供的网络RTK测量精度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需要采用全站仪边角测量方法时,在局部区域采用BDS/GNSS静态观测的方法加密用于全站仪定向的控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铁路北斗/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控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六中,需要加密控制点的位置包括隧道洞口导线测量进洞联系边、桥梁部分结构精细放样、轨道结构施工放样及精调CPⅢ网起算点、变形监测基准点的高精度应用场景;利用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提供的2个及以上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数据,组成静态相对定位观测网;以邻近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坐标为约束基准进行网平差,计算控制点坐标成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铁路北斗/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控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加密控制点的数据采样间隔设置为1秒;加密控制点与周边邻近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距离为10~15公里时,延长观测时段长度,观测时段长度不低于300分钟;加密控制点与周边邻近BDS/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距离小于10公里时,观测时段长度不低于120分钟;采用点观测模式时,不同点间不进行重复基线、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数据检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铁路北斗/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控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隧道洞口联系边平面控制网测量时,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不少于3个,点位采用强制观测墩形式;洞外平面控制网点一次性布设完成并一次性完成测量;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长度大于500m,困难时不短于300m,最大俯仰角不大于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3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