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6305.7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7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桂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智能 识别 装置 | ||
1.种轨道交通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转向结构(2)以及校准识别结构(3),所述转向结构(2)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1)内,所述校准是别家结构可拆卸安置于转向结构(2)上,且与主体结构(1)电性相连;
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主体箱(11)、箱盖(12)、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螺栓(13)、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二安装螺栓(14)、主控板(15)、信息存储模块(16)、分析检测模块(17)以及调控器(18);
所述主体箱(11)为矩形箱体结构,且左端上壁开设有安装口,并安装口上壁沿靠近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螺纹孔,所述主体箱(11)内下壁靠近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贯通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箱盖(12)可拆卸安置于主体箱(11)左端上壁安装口部位处,且靠近四角部位处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安装通孔,两对所述第一安装螺栓(13)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箱盖(12)第一安装通孔内,且分别活动旋接于主体箱(11)上壁沿第一螺纹孔内,两对所述第二安装螺栓(14)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主体箱(11)内下壁第二安装通孔内,所述主控板(15)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左端下壁,所述信息存储模块(16)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后侧壁上,且位于中心线左侧,所述分析检测模块(17)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前侧壁,且位于中心线左侧,所述调控器(18)固定安置于箱盖(12)下壁上,且位于中心部位处。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2)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轴承(21)、转杆(22)、第一斜齿轮(23)、电机(24)以及第二斜齿轮(25);
其中一个所述轴承(21)固定嵌装于主体箱(11)右端上壁,且位于中心部位处,其中另一个所述轴承(21)固定嵌装于主体箱(11)内下壁,且位于右端中心线上,并两轴承(21)相互对称,所述转杆(22)一端固定贯穿于主体箱(11)上壁其中一个轴承(21)内,且固定插装于主体箱(11)内另一个轴承(21)内,并另一端侧壁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紧固通孔,所述第一斜齿轮(23)固定套装与转杆(22)一端上,且位于主体箱(11)内,所述电机(24)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下壁,且位于中心线上,并位于中心线右侧,所述第二斜齿轮(25)固定套装与电机(24)驱动端上,且与第一斜齿轮(23)相咬合。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识别结构(3)包括:安装架(31)、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长杆螺栓(32)、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母(33)、第二长杆螺栓(34)、第二螺母(35)、显示屏(36)、电动推杆(37)以及摄像头(38);
所述安装架(31)一端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分别于第一紧固通孔相对应的第二紧固通孔,并另一端两侧均开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三紧固通孔,所述安装架(31)一端可拆卸套装于转杆(22)另一端上,两对所述第一长杆螺栓(32)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转杆(22)另一端第一紧固通孔,且分别活动贯穿于安装架(31)一端第二紧固通孔内,两对所述第一螺母(33)分别活动旋接于第一长杆螺栓(32)上,所述第二长杆螺栓(34)一端分别活动贯穿于安装架(31)另一端两侧第三紧固通孔内,所述第二螺母(35)活动旋接于第二长杆螺栓(34)上,所述显示屏(36)一端活动安置于安装架(31)另一端上,且显示屏(36)一端后侧壁中心部位处开设有转接块,并转接块活动套装与第二长杆螺栓(34)上,所述电动推杆(37)一端活动安置于安装架(31)前侧壁,且位于靠近中心部位处,并另一端倾斜活动连接于显示屏(36)另一端后侧壁,所述摄像头(38)固定嵌装于显示屏(36)一端前壁中心部位内。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1)为Z型结构,且两端中心部位处均开设有转接口。
5.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37)一端活动安置于安装架(31)顶端第一转折部位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22)一端为圆杆结构,且另一端为矩形结构。
7.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齿轮(23)与第二斜齿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63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染料染色的免水洗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洗的人工智能空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