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技术与能源耦合的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0030.6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65 | 分类号: | B09B3/65;B09B3/60;B09B3/40;B09B3/30;C05F15/00;C05F17/50;C10L1/02;C02F11/04;C02F3/28 |
代理公司: | 金华大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45 | 代理人: | 童健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技术 能源 耦合 垃圾 一体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技术与能源耦合的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方法,属于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垃圾处理方法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浪费,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存在许多弊端等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厨余垃圾进行预处理,制得浆液;②、浆液经三相离心机分离出油脂和水固混合液;③、将污泥和水固混合液送入厌氧发酵装置中进行厌氧消化,厌氧消化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④、产生的沼渣加入好氧堆肥装置中进行热堆肥,同时持续往好氧堆肥装置中补入秸秆和/或园林垃圾等营养物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厌氧消化技术和好氧堆肥技术两者相辅相成;采用两级进料舱实现单厌氧罐的连续式进料和两相工艺;多种垃圾同时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生物技术与能源耦合的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餐厨垃圾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含量高,具有高回收利用价值。随着城市的扩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富有市场潜力,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按照处理媒介可以分为非生物处理和生物处理技术两大类非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指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如焚烧、填埋、机械破碎、饲料化等;而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及厌氧消化等。其中用作动物饲料、焚烧、填埋虽然是最直接的处理方式,但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虽然当前这几种方式仍旧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些处理方法不仅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浪费,而且并不绿色环保。好氧堆肥、厌氧消化是当前各个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
另外,目前城市中剩余污泥和园林垃圾处理也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水平显着提高,而活性污泥法是应用广泛的处理技术,但它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而由于剩余污泥处置不当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也显现出来。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新难点、新挑战。污泥产量在未来的几年中还将有大量增长,但是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水平很低,污泥经过常规的浓缩脱水后,主要是弃置,难以达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并带来环境的二次污染和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困难。因此,如何进行环保的处理污泥,实现污泥资源化、减量化成为新课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任务。因此,如何实现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是当今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园林垃圾主要是指园林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枯枝、落叶、草谢、花败、树木与灌木剪枝及其他植物残体等。城市造林绿化产生的大量园林废弃物同样亟待回归循环利用。在“十二五”期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先后出台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关规划和措施,并制定了具体目标。但是,各地资源化处理能力在“创森”“增绿”面前显得杯水车薪。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目前处理绿化废弃物就像普通垃圾一样挖坑埋或找地方焚烧,没有固定的存放绿化垃圾的地方,也没有固定的处理模式,一般都由各区自己想办法处理。填埋需要占地,焚烧会加剧雾霾,遗弃也会造成火灾隐患并危害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方便收集并运送处理厨余垃圾进行预处理,多种垃圾协同处理进行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的一体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生物技术与能源耦合的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厨余垃圾进行预处理,制得浆液;
②、将步骤①中制得的浆液加热到90℃后经三相离心机分离出油脂和水固混合液;
③、油脂外运,制成生物柴油、肥皂或其他化工业原料;
④、将污泥和步骤②中制得的水固混合液送入厌氧发酵装置中进行厌氧消化,厌氧消化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0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