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折弯机的折弯角度测量补偿系统及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0042.0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5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陶晶;周红祥;毛文丰;何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程恺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折弯 角度 测量 补偿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用于折弯机的折弯角度测量补偿系统,包括补偿装置和折弯角度测量装置,包括长形底座,底座上方沿全长设有一条沿X轴方向布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装有折弯角度补偿机构,折弯角度补偿机构包括沿安装槽全长布置的若干个楔块,每个楔块顶部设有沿Y轴方向倾斜的斜面,每相邻两个楔块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铰接,底座一侧对应每根连接轴处各装有一个推拉驱动机构,推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连接轴连接,所有楔块顶部装有一块楔形板,楔形板底面与楔块的顶部斜面配合;折弯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两侧的两条直线轨道,两条直线轨道上各装有一个角度测量器;本发明提高了折弯精度,提高了工件在全长范围内折弯角度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弯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折弯机的折弯角度测量补偿系统及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折弯机在折弯过程中滑块底部会产生向上的扰度变形,为了提高折弯精度,滑块下方的工作台设计成可补偿此变形的扰度补偿机构,然而在实际板料折弯过程中,由于板材厚度存在误差,同一板材在不同位置的厚度有一定误差,会导致折弯过程各部位应力不相同,折弯机的滑块位置控制无法克服板材厚度误差和材质差异造成折弯件全长度方向上存在角度误差,从而影响了折弯制件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折弯机在折弯过程中由于板材自身误差及材质差异造成的折弯角度一致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折弯机的折弯角度测量补偿系统及补偿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用于折弯机的折弯角度测量补偿系统,包括补偿装置和折弯角度测量装置,所述补偿装置包括长形底座,底座上方沿全长设有一条沿X轴方向布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装有折弯角度补偿机构及扰度补偿机构,所述折弯角度补偿机构包括沿安装槽全长布置的若干个楔块,每个楔块顶部设有斜面A,斜面A沿Y轴方向倾斜,楔块沿Y轴方向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宽度以留出沿Y轴方向的移动空间,每相邻两个楔块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铰接,底座一侧对应每根连接轴处各装有一个推拉驱动机构,推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连接轴连接,所有楔块顶部装有一块楔形板,楔形板底面与楔块的顶部斜面A配合,楔形板顶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扰度补偿机构安装在楔形板顶面,扰度补偿机构顶部装有一块盖板,盖板顶部用于安装下模;
所述折弯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两侧的两条直线轨道,两条直线轨道与底座平行,两条直线轨道上各装有一个沿直线轨道移动的滑座,两个滑座上均装有与折弯机主控系统信号连接的伺服电机,主控系统控制两个滑座同步移动,两个滑座上各装有一个激光角度测量器,激光角度测量器用于测量折弯工件单边与下模垂直面之间的角度,激光角度测量器与主控系统信号连接。
本发明所述楔块沿X轴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上支板和一块下支板,每个楔块一侧的上支板/下支板与相邻楔块的下支板/上支板共同与所述连接轴铰接。
本发明所述扰度补偿机构包括下楔形板和上楔形板,下楔形板安装在所述楔形板上方,所述下楔形板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以留出沿Y轴的移动空间,下楔形板顶部沿全长设有若干个斜面B,所有斜面B的倾斜方向沿Y轴方向,位于中间的斜面B倾斜角度最大,从中间向两端的斜面B倾斜角度逐渐减小,底座一端装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下楔形板固定连接,下楔形板顶部装有上楔形板,上楔形板底面与下楔形板配合,上楔形板的顶面与水平面平行且凸出底座,所述盖板安装在上楔形板顶部。
本发明所述楔形板、下楔形板及上楔形板均由若干块分段连接组成。
本发明所述推拉驱动机构及推动机构采用伺服液压缸。
本发明所述激光角度测量器包括CCD相机、光源、图像读取模块、图像处理模块,CCD相机用于拍摄折弯工件与下模在折弯过程中的实时照片,光源用于补光,CCD所拍摄的照片传输到所述图像读取模块再经过图像处理模块精确计算出折弯工件的实际折弯角度并传输到折弯机的主控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折弯角度测量补偿系统进行折弯角度补偿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理工学院;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0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