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标志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9144.0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6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伟;姜国忠;朱迪;赵志华;孙淼淼;李军扩;李文才;张建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51;C12N15/113;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张爱军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管 细胞 环状 rna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利用RNA‑seq数据集,筛选出4个环状RNA基因组合具有最大的AUC值,命名为4‑环状RNA标记。研究表明4‑环状RNA标记可以独立预测ESCC患者的生存,显著提高了传统TNM分期评估ESCC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生存时间的参考判断指标及预后生存风险预测参考。通过研究4‑环状RNA标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标志物,以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及时干预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在临床实践中有非常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为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标志物,具体涉及环状RNA标记组合及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7位和第6位。食管癌主要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两种主要病理类型,食管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差异性,ESCC是中国最普遍的食管癌类型,约占90%。从死亡率来看,中国食管癌死亡人数占全球食管癌死亡人数的一半。因此,ESCC是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以中国ESCC患者为研究样本,揭示ESCC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近年来在ESCC诊断和治疗方法上不断发展完善,但ESCC患者的预期寿命并没有显著提高。目前ESCC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和活检,在确诊后,临床上使用TNM分期进行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但TNM分期的缺点是不能实现个体化的预测和准确评价。因此,传统的TNM分期预测ESCC患者的预后面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敏感、有效的预后标志物,以评估ESCC患者的进展和整体结局。
NGS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对肿瘤的认识提供了极大帮助。在通过NG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肿瘤发病机制和预后因素的过程中,发现了长链非编码RNA(比如lncRNA、环状RNA)在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构建具有高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预后lncRNA或环状RNA标记意义重大,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寻找ESCC预后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单独一个lncRNA或环状RNA标记依然困难重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分子标志物;还提供一种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标志物在用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用途;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的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标志物,所述标志物包括4个环状RNA,分别为hsa_circ_0000005、hsa_circ_0007541、hsa_circ_0008199、hsa_circ_0077536,对应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所示。
所述的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标志物在用于预测人食管鳞状细胞患者临床预后的用途。
所述的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标志物在用于制备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检测制剂中的用途。
所述的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标志物在用于制备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预测试剂盒中的用途。
所述试剂盒包含特异性针对标记hsa_circ_0000005、hsa_circ_0007541、hsa_circ_0008199和hsa_circ_0077536的引物或探针,以及标准品。
所述引物的具体序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9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