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内胚层分化培养基以及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5831.7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0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楠;赵志举;曾凡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3 | 分类号: | C12N5/073;C12N5/07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胚层 分化 培养基 以及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内胚层诱导分化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以下培养基A和培养基B组成:培养基A由以下组分组成:DMEM/F12培养基、维生素C和ChIR99021;培养基B由以下组分组成:DMEM/F12培养基、维生素C和LDN‑193189。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体外诱导干细胞向内胚层细胞分化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诱导分化获得的内胚层可在体外分化为肝细胞,胰腺前体细胞和肺前体细胞,在体内畸胎瘤实验中亦发现可向肺,胃肠道上皮细胞分化,表明此方法分化而来的内胚层具有分为肝,肺和胰腺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内胚层分化培养基以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胚胎的早期发育机制,目前已有很多种将hPSCs分化为内胚层的方法。但目前还没有无异原性,全合成,低成本的方法出现。2005年Emmanuel E Baetge研究组使用含有2%FBS的RPMI-1640作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加入Activin A和Wnt3A诱导内胚层分化,分化效率可达80%,但使用了血清和细胞因子,含有外源性成分血清,成本高(D'Amour et al.,2005)。2009年Douglas A.Melton研究组通过筛选4000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发现IDE1和IDE2可以取代Activin A诱导内胚层分化,但是后续没有课题组可以重复出来,同时这种方法使用FBS含有外源性成分(Bogacheva et al.,2018;Borowiak et al.,2009)。2014年RohitN.Kulkarni研究组使用通过在不含血清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Wnt3A和BMP4成功将hPSCs分化为内胚层,但仍然使用了细胞因子,成本较高(Teo et al.,2014)。2015年Shoen Kume研究组通过加入DMSO将Activin A的浓度从100ng/ml降至6.25ng/ml,分化的内胚层可分化为肠上皮细胞。降低了诱导成本,但是分化的基础培养基中含有B27,B27中含有异源性成分BSA(Ogaki et al.,2015)。2017年Heiko Lickert研究组通过筛选23406种小分子化合物,发现84种化合物可促进内胚层分化,从中选取了Fasudil和RKI-1447进行验证,发现它们诱导内胚层的效率在50%以上。虽然不使用细胞因子,但是基础培养基中使用0.5%BSA,有异源性成分,而且分化效率比较低(Korostylev et al.,2017)。2019年Falk F.R.Buettner研究组通过三维培养建立了成分明确,无异原性B27诱导内胚层分化,但要使用50ng/mlActivin A,成本仍然很高(Diekmann et al.,2019)。2019年Danwei Huangfu研究组通过CRISPR-Cas9全基因组筛选发现JNK通路抑制内胚层分化,使用JNK通路抑制剂JNK-IN-8可使Activin A使用浓度从100nM/ml降至10ng/ml,减少了成本,但使用了BSA,含有外源性成分(Li et al.,2019)。
因此,目前还能完全做到兼顾全合成、高效率、低成本、无异源性物质的有效方法用于体外人多能干细胞向内胚层诱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异源性,无血清,无生长因子,小分子人内胚层分化培养基,通过该培养基诱导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内胚层细胞,并能进一步形成肝细胞,肺前体细胞,胰腺前体细胞。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人内胚层诱导分化培养基,由以下培养基A和培养基B组成:培养基A由以下组分组成:DMEM/F12培养基、维生素C和ChIR99021;培养基B由以下组分组成:DMEM/F12培养基、维生素C和LDN-193189。
优选地,所述维生素C的浓度为50~100mg/ml。更优选地,所述维生素C的浓度为71mg/ml。
优选地,所述ChIR99021的浓度为1~6μM。更优选地,所述ChIR99021的浓度为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高端装备制造的木材水煮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预埋式桥梁传感器的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