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锆铜厚壁直筒形零件的冷态强力旋压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61567.X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6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路;周平虎;范作军;苏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B21J5/00;C22B9/04;C22B9/20;C22B9/22;C22B15/00;C22F1/02;C22F1/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赛博睿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6 | 代理人: | 张鹏 |
| 地址: | 71008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锆铜厚壁直筒形 零件 强力 压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铜厚壁直筒形零件的冷态强力旋压制备方法,具体涉及材料成形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止动装置、锆铜材料、旋轮、芯模和主轴,还包括一种制备方法,具体工序流程如下:S1:首先,根据目标产品的厚度T、长度L和工艺余量计算投料体积,将原材料进行真空熔铸,得到铸造坯;S2:将铸造坯进行自由锻造,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提出一种锆铜厚壁直筒形零件的冷态强力旋压制备方法,该方法避免了锻造的工艺局限性,充分借助了旋压工艺的特性,提升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具有提高锆铜材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锆铜厚壁直筒形零件的冷态强力旋压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直径大于400MM、长度大于2000MM、厚度大于5MM锆铜制筒体的获得方法主要是锻造后进行机械加工,首先,根据筒体长度加上工艺余量计算投料重量,对原材料进行真空熔铸,熔铸合格的铸锭进行锻造加工,经热锻后再进行内、外表面机械加工制坯,锆铜是以锆为主要合金元素的一类特殊金属,有良好的热强性和抗蠕变性能,高温下有较好的塑性和导电性,有易于加工的特点,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钢铁工业的冶炼。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材料利用率不高:由于锻造工艺的局限性,一般环锻件零件最薄厚度也会大于30MM,筒体长度越长,相对壁厚越薄,内、外表面机加工的余量就越大,浪费了大量材料;
(2)生产效率低:一般情况下,锻造制坯的长度比产品最终验收长度尺寸长,故零件长度越长,锻造效率越低,相应机加工效率越低;
(3)制造成本高:锻造、机加工余量过大造成了大量的设备、人力、刀具、能源的投入,增大了制造成本;
(4)材料性能较低:锻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晶粒粗大、不均匀甚至裂纹、偏析等缺陷,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因此,发明一种锆铜厚壁直筒形零件的冷态强力旋压制备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锆铜厚壁直筒形零件的冷态强力旋压制备方法,通过提出一种锆铜厚壁直筒形零件的冷态强力旋压制备方法,该方法避免了锻造的工艺局限性,充分借助了旋压工艺的特性,提升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以解决锆铜材料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和降低材料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锆铜厚壁直筒形零件的冷态强力旋压制备方法,包括止动装置、锆铜材料、旋轮、芯模和主轴,还包括一种制备方法,具体工序流程如下:
S1:首先,根据目标产品的厚度T、长度L和工艺余量计算投料体积,将原材料进行真空熔铸,得到铸造坯;
S2:将铸造坯进行自由锻造,自由锻后的长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锻造长度L1=L/(1-)+旋压余量(150MM-200MM)+锻造余量(100MM);
S3:锻造后的坯料进行粗加工,为旋压工序制坯;
S4:粗加工后进行均匀化处理,得到均匀化的组织;
S5:采用卧式旋压设备进行旋压,所述卧式旋压设备内设有所述主轴,所述主轴右侧设有所述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右侧固定安装所述芯模,所述芯模侧端设有所述锆铜材料,所述锆铜材料侧端设有所述旋轮,所述芯模右端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壁插接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右端固定安装旋压装置,所述旋压装置包括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所述旋压板内壁固定安装轴承,所述轴承内壁插接压杆,所述压杆左端固定安装旋转柱;
S6:所述主轴进行旋转运动,通过所述止动装置带动所述锆铜材料进行旋转,所述锆铜材料通过旋转柱进行旋压定位;
S7:同时所述旋轮沿着所述主轴的方向做Z负方向进给运动;
S8:所述锆铜材料在所述旋轮的挤压下直径缩小,厚度减薄,长度延长,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道次的强力旋压。
优选的,所述S1中工艺余量投料体积按1.2-1.3倍体积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化频谱预编码传输
-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拆装举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