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台区低压线路损耗和电能表运行误差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59440.4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昊;张密;刘婧;林繁涛;于海波;周晖;彭楚宁;王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7/26 | 分类号: | G01R27/26;G01R31/00;G01R3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刘海蓉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低压 线路 损耗 电能表 运行 误差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确定台区低压线路损耗和电能表运行误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台区总表和用户分表的档案信息,并根据所述档案信息采集个相等时间段的台区总表供电量数据和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冻结用电量数据;
根据所述总表供电量数据和冻结用电量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低压线路损耗模型和电能表运行误差数学模型生成包含个方程的方程组;
求解包含所述个方程的方程组,确定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算误差、所述台区的各个支路的等效电阻;
根据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算误差、所述台区的各个支路的等效电阻,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电压和功率因数,以及预先建立的低压线路损耗模型,确定个相等时间段的线路损耗;并根据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算误差确定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运行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采集台区总表和用户分表的档案信息之前,还包括: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建立台区低压线路损耗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是台区各个支路的等效电阻,和是台区第个用户分表计量点和第个用户分表计量点在相等时间段的冻结用电量,和是台区第个用户分表计量点和第个用户分表计量点在相等时间段的计算误差,和是台区第个用户分表计量点和第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电压,和是台区第个计量点个用户分表计量点和第个用户计量点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功率因数,是台区用户分表计量点的数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基于建立的台区低压线路损耗模型建立电能表运行误差数学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是所述台区总表的供电量,是所述台区个计量点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冻结用电量之和,是所述台区的统计线损,是所述台区的低压线路损耗,是所述台区的固定损耗,是所述台区的个计量点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量误差导致的电能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台区总表和用户分表的档案信息,包括:
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采集台区总表和用户分表的档案信息;
根据所述档案信息采集个时间段的台区总表供电量数据和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冻结用电量,包括:
根据所述档案信息,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个相等时间段的台区总表供电量数据和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冻结用电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档案信息采集个时间段的台区总表供电量数据和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冻结用电量数据之后,还包括:
对采集的所述总表供电量数据和冻结用电量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去除所述数据中有缺失项的数据,档案信息错误的数据和判断异常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算误差确定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运行误差,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所述台区第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运行误差,为所述台区第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算误差,。
6.一种确定台区低压线路损耗和电能表运行误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其用于采集台区总表和用户分表的档案信息,并根据所述档案信息采集个相等时间段的台区总表供电量数据和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冻结用电量数据;
方程组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总表供电量数据和冻结用电量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低压线路损耗模型和电能表运行误差数学模型生成包含个方程的方程组;
第一计算单元,其用于求解包含所述个方程的方程组,确定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算误差、所述台区的各个支路的等效电阻;
第二计算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算误差、所述台区的各个支路的等效电阻,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电压和功率因数,以及预先建立的低压线路损耗模型确定个相等时间段的线路损耗,并根据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计算误差确定所述台区个用户分表计量点的运行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94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