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1244.2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2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阮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46;A61M5/48;A61M19/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 牵拉 闭合 冲击 监视器 | ||
一种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它包括牵拉闭合注液器、冲击注排液监视器、和附属组件;使用时,冲击注排液监视器自伤口插入,牵拉闭合注液器的滑块甲的穿刺排针甲和滑块乙的穿刺排针乙则分别插入伤口两侧皮肤内,将伤口拉拢闭合;储液袋中的液体在蠕动泵驱动下,通过硅胶管)经分液器、牵拉闭合注液器的穿刺针注液管与冲击注排液监视器的冲击注液管快速注入伤口周围组织与伤口内,快速建立组织高压,封闭破裂的动脉达到止血目的;冲击注排液监视器上有内镜插入口,其排液管与调压排液阀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在确保压力下进行换液观察活动出血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一种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为发明专利2015103196070创伤麻醉止血注液器的再创新产品。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于2015.06.12提出授权专利号为2015103196070创伤麻醉止血注液器,创用了一种全新的止血技术,克服了以往常规止血带远端肢体坏死、无法止痛,甚至加重之的缺陷,并能解决躯干创伤止血难题。
发明专利2015103196070创伤麻醉止血注液器提出了直针经周围皮肤围绕创道平行刺入,与经创道向侧壁斜行刺入的两种设计;在专利实施研究中,针对每一个注液点只能确保在半径2cm 的范围内维持组织持续高压状态,为了实现战场及和平时现场救护时盲穿救护;2019年6月13日提交新发明申请(申请号201910508196.8)新增了D、E两种新的型号注液器以及配套使用的分液器与单片机模块,其穿刺针的数量,理论上足以确保在整个创道壁进行组织注液加压,封闭任何可能存在的破裂血管;在随后的动物试验验证中:在皮肤、筋膜、肌肉腱膜构成的软组织中,除了针刺快速注液,同时需要封闭创口以使局部迅速达到封闭破裂血管所需的组织高压;而腹腔内脏外伤出血救治时,自肝脏创口针刺注液因肝脏缺乏致密结缔组织而难以达到封闭破裂血管所需的组织内高压,而腹腔肠系膜血管表面完全缺乏软组织包裹,更难以达到组织内高压压迫止血目的。
为此,本发明新设计一种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包括牵拉闭合注液器与冲击注排液监视器两个部分;牵拉闭合注液器是在两个滑块上各斜向布置成排穿刺注液针,穿刺针尾接穿刺针注液管,每个滑块相对应位置设导轨孔,U形导轨可自滑块上的导轨孔穿过,U形导轨双叉上等间距设置侧孔,固定螺栓穿过其中,从而固定两个滑块之间距离,U形导轨横梁上设有螺孔,梅花手拧螺栓插入其中,旋转可微调两个滑块之间距离;冲击注(换)液监视器,外观成梭形,内部分为冲击注液监视腔和排液管腔,前者侧管接冲击注液管,用于冲击注液,顶部通过开关可插入内镜监视出血情况;后者侧管接排液侧压管;冲击注液管与穿刺针注液管并联接蠕动泵管,泵管再与储液袋相连。
使用时,将冲击注排液监视器插入创道;两个滑块上的穿刺注液针分别刺入创口两侧皮肤内,U形导轨插入两个滑块的导轨孔,推挤使两滑块相互靠近,将固定螺栓穿过插入U形导轨双叉上紧邻滑块的侧孔,再旋转梅花手拧螺栓使两个滑块进一步靠近,通过刺入皮肤的穿刺注液针牵拉创口两侧皮肤相互靠拢闭合,启动注液泵,自穿刺注液针和冲击注液管快速注入液体,迅速形成周围软组织高压肿胀和创道的高液压状态,迅速封闭破裂的血管,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在军队科研基金《新型战场麻醉止血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支持下,发明人在12只小型猪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该装置能够迅速对破裂的股动脉止血,对于肝破裂出血创面,人工高压液腹也有效的达到肝脏创面止血目的。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本发明有望在战场与和平时期现场挽救大出血病人生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系一种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与发明专利2015103196070创伤麻醉止血注液器比较,本发明进行了如下创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1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