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1244.2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2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阮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46;A61M5/48;A61M19/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 牵拉 闭合 冲击 监视器 | ||
1.一种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牵拉闭合注液器(1)、冲击注排液监视器(2)、和附属组件(3);其中,附属组件(3)包括:储液袋(3.1),注液泵(3.2),硅胶管(3.3), 分液器(3.4),调压排液阀(3.5)与压力传感器(3.6)与内镜(3.7);硅胶管(3.3)经分液器(3.4)与牵拉闭合注液器(1)的穿刺针注液管甲(1.1.3)、穿刺针注液管乙(1.2.3)与冲击注排液监视器(2)的冲击注液管(2.5)连接;冲击注排液监视器(2)的排液管(2.6)与调压排液阀(3.5)与压力传感器(3.6)连接;使用时,冲击注排液监视器(2)自伤口插入,牵拉闭合注液器(1)的滑块甲(1.1)的穿刺排针甲(1.1.1)和滑块乙(1.2)的穿刺排针乙(1.2.1)则分别插入伤口两侧皮肤内,将伤口拉拢闭合;硅胶管(3.3)经分液器(3.4)与牵拉闭合注液器(1)的穿刺针注液管甲(1.1.3)、穿刺针注液管乙(1.2.3)与冲击注排液监视器(2)的冲击注液管(2.5)连接,将储液袋(3.1)中的液体快速注入伤口周围组织与伤口内,快速建立组织高压,封闭破裂的动脉达到止血目的;冲击注排液监视器(2)上有内镜插入口(2.3),其排液管(2.6)与调压排液阀(3.5)与压力传感器(3.6)连接,在确保压力下进行换液观察活动出血情况。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其特征是:牵拉闭合注液器(1)由滑块甲(1.1)、滑块乙(1.2)、 U形导轨(1.3)、固定插销(1.4)、插销帽(1.5)和梅花手拧(1.6)组成;其中,滑块甲(1.1)与滑块乙(1.2)侧面呈梯形,底部分别安置穿刺排针甲(1.1.1)与穿刺排针乙(1.2.1),针头均斜向内下方,针尾分别通向穿刺注液管腔甲(1.1.2)与穿刺注液管腔乙(1.2.2),后者分别接穿刺针注液管甲(1.1.3)与穿刺针注液管乙(1.2.3);滑块甲(1.1)与滑块乙(1.2)上相对应位置均设有成对的导轨孔甲(1.1.3)与导轨孔乙(1.2.3); U形导轨(1.3)的导轨叉(1.3.1)上等间距设置导轨侧孔(1.3.2),导轨叉(1.3.1)分别自滑块甲(1.1)、滑块乙(1.2)的导轨孔甲(1.1.4)与导轨孔乙(1.2.4)穿过,滑块甲(1.1)、滑块乙(1.2)在导轨叉(1.3.1)上移动相互靠近或远离,固定插销(1.4)穿过导轨侧孔(1.3.2)并被插销帽(1.5)固定,导轨横梁(1.3.5)正中设置螺孔(1.3.6),梅花手拧(1.6)旋入其中,微调滑块甲(1.1)与滑块乙(1.2)的距离。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止血用牵拉闭合冲击注液监视器,其特征是:冲击注排液监视器(2)的截面呈梭形,被分隔冲击注液监视腔(2.1)与排液管腔(2.2),冲击注液监视腔(2.1)上端盲端设有内镜插入口(2.3),其下为开关(2.4),开关(2.4)的内芯(2.4.1)随旋钮(2.4.2)在阀门套(2.4.3)内旋转,打开与关闭内芯(2.4.1)上的孔道,冲击注液监视腔(2.1)侧壁通向冲击注液侧管(2.5);排液管腔(2.2)侧壁则通向排液侧管(2.6),排液管腔(2.2)在进入皮内部分侧壁上开有数个排液孔(2.7);使用时,自冲击注液侧管(2.5)经冲击注液监视腔(2.1)冲击注入液体以快速建立局部高压止血;如需观察,则将内镜(3.7)插入并封堵内镜插入口(2.3),然后打开开关(2.4),将内镜(3.7)插入冲击注液监视腔(2.1),此时可以边自冲击注液侧管(2.5)注入液体,边自排液侧管(2.6)排出液体,达到将血性液体更换为透明清亮液体,便于内镜观测出血点情况,并指导手术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12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