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箱型主梁组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8407.1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3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升桥;高静青;杨永明;赵博;胡国华;韩晓方;李先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10 | 分类号: | E01B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座式 单轨 结合 轨道 梁箱型主梁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箱型主梁组装方法,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00、采用倒装法完成主梁的组装;S200、组装焊接主梁上的横联、平联接头板;S300、装配底板;S400、完成箱体组装焊接并对顶板和底板伸出翼缘变形进行矫正;S500、完成稳定面构件的组装焊接。本发明提出的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箱型主梁组装方法,通过采用合理的组装顺序和组装方式,通过预设拱度和线型制梁胎架的使用、主要板件定位线的绘制、反拱配合千斤顶的火焰矫正、“基准端先孔法+非基准端总拼配钻”的拼接方式等措施的合理使用,解决了制造线形要求较高的梁体结构制造精度、梁体线性难于控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箱型主梁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梁既是轨道又是承重梁,跨座式单轨交通“梁轨合一”的特性使得其对轨道梁的线形精度要求很高,任何超出限度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造成工程损失。轨道梁施工容易受到各环节中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对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跨座式单轨交通简支钢-混凝土结合轨道梁承载能力大,自重相对轻,材料受力合理,且具有较大的跨越能力,即克服了混凝土连续梁上托PC轨道梁方案结构厚重、施工工序复杂的缺点,同时也改善了钢轨道梁方案用钢量大、振动噪音大、车轮与梁体间容易打滑的问题。近年来,作为跨越特殊工点使用的简支钢-混结合轨道梁的用量也逐年增加。
但截止目前,国内单轨简支钢-混结合梁的制造、安装、验收均处于起步阶段,其钢主梁的加工、组装制造尚无一套完备、公认的工艺流程,各制造厂家所采用的工艺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为更好的确保钢主梁制造精度、解决梁体线性难于控制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种新型的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箱型主梁组装方法。新型组装方法的提出,有利于推进简支钢-混结合梁结构在跨座式单轨交通中的广泛运用,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轻型化具有推动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型的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箱型主梁组装方法。新型组装方法的提出,有利于推进简支钢-混结合梁结构在跨座式单轨交通中的广泛运用,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轻型化具有推动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钢-混结合轨道梁箱型主梁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采用倒装法完成主梁的组装;
S200、组装焊接主梁上的横联、平联接头板;
S300、装配底板;
S400、完成箱体组装焊接并对顶板和底板伸出翼缘变形进行矫正;
S500、完成稳定面构件的组装焊接。
进一步地,步骤S100还包括:
S101、主梁在已考虑梁体拱度和线型的专门设计制作的胎架上进行加工,首先将顶板作为底板放置在胎架上,画出顶板中心线,并以顶板中心线为基准,向两侧画出腹板定位线;在顶板上依据图纸画出隔板的定位线,其方法为以板端齐头3~5mm的加工余量线为基准,向另一端放样画出所有隔板定位线;
S102、在腹板上画出腹板中心线,以腹板中心线为基准,向两侧定位腹板边线并进行边线修整;以板端齐头3~5mm为基准,向另一端放样画出所有隔板定位线;
S103、把画好定位线的顶板置于组立胎架上,由于胎架已预设拱度,故顶板立面线形自然形成,将已准备好的隔板定位到顶板上的隔板定位线处,检验隔板垂直度,隔板与顶板的垂直度≤2mm;
S104、组装两侧腹板,使腹板上所画的隔板定位线位置对准隔板边线、腹板下边线对准顶板上所画的腹板定位线,腹板与顶板的垂直度≤2mm,再对腹板与隔板、腹板与顶板进行定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8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