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铝车轮的抗冲击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7383.8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文峻峰;冯海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峻峰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G01N3/02;G01M17/013;G01M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轮 冲击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铝车轮的抗冲击检测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平台,所述底座上表面靠近控制平台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底座上表面靠近固定架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车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架的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贯穿固定架侧壁并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缆绳收放轮,所述缆绳收放轮侧表面绕接连接有钢丝缆绳。本发明能够通过设置车轮固定装置,固定架侧表面设置的红外线传感器在检测到吊锤下落时,控制平台控制电磁铁通电产生与永磁铁磁性相同的磁性,利用磁铁间的斥力对吊锤与车轮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减震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铸铝车轮的抗冲击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铸铝车轮已经在车辆上使用了许多年,铸铝车轮的轻质和美观的品质使得该车轮成为许多大批量生产车辆上的理想选择,当前铸铝车轮轮毂中的轮辋和轮辐基本都是一体式,且都是采用合金材料制成,制作成本高,这个结构的轮辋边缘会加工的很厚来弥补轮胎在受到冲击时强度的不足,当轮辋边缘受到冲击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形时,汽车再继续行驶时,轮辋会划破轮胎,从而导致轮胎漏气,故需要对铸铝车轮进行抗冲击检测。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抗冲击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吊锤与车轮进行直接撞击,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与车轮固定连接的底座会将冲击力传递至地面,长时间的冲击会对地面造成损伤,同时,冲击力会使得检测装置的零件疲劳强度降低,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破坏零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2、现有技术针对铸铝车轮的抗冲击检测装置通常是检测车轮的抗冲击次数,吊锤重量保持不变,不能在具有测量抗冲击次数功能的同时,兼具测量最大冲击力的功能,功能较为单一,使用较为不便,检测效率较低。
为此,提出一种铸铝车轮的抗冲击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铝车轮的抗冲击检测方法,能够通过设置车轮固定装置,利用支撑座中的限位槽对车轮进行固定,固定架侧表面设置的红外线传感器在检测到吊锤下落时,控制平台控制电磁铁通电产生与永磁铁磁性相同的磁性,利用磁铁间的斥力对吊锤与车轮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减震效果较好,且相比较弹簧与液压系统的减震,使用寿命更长,不需经常进行检修,使用较为方便,避免了长时间的冲击会对地面造成损伤,同时,冲击力会使得检测装置的零件疲劳强度降低,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破坏零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能够通过在冲击块前表面贯穿设置螺纹杆,利用螺纹杆及螺栓将加重块与冲击块进行固定连接,提高冲击块的重量,进而起到增大冲击力的作用,实现了在测量抗冲击次数功能的同时,还能检测车轮能承受的的最大冲击力,丰富了检测装置的功能,使用方便,检测效率较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铝车轮的抗冲击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检测装置中的控制平台启动电机,通过电机带动缆绳收放轮转动,进而将通过钢丝缆绳悬挂的冲击块向上提升,直到冲击块到达预定的高度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平台控制电机停止运动,保持相对静止;
S2:在S1步骤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将待检测的车轮放置到检测装置上,同时,将车轮放入到车轮固定装置中的壳体内,并通过限位槽将车轮固定到检测装置中;
S3:在S2步骤的基础上,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平台控制电机反向转动,使缆绳收放轮释放钢丝缆绳,进而使冲击块作自由落体运动,冲击到车轮上,完成对车轮的冲击检测;
S4:在检测过程中,重复S1与S3步骤,将冲击块重复提升以及释放,使冲击块作自由落体运动,多次冲击车轮,达到检测要求中的对车轮的冲击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峻峰,未经文峻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73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