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白光EVA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6150.6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1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谢洪德;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K5/00;C08J5/18;C07F5/00;C07F3/06;C09K1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白光 eva 薄膜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白光EVA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合氯化铕、第一配体L型硬脂酰丙氨酸、第二配体邻菲罗啉进行反应,得到红光粉材料;将水合氯化铕更换为水合氯化铽,方法同上制备得到绿光粉材料;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水合氯化锌、L型硬脂酰丙氨酸进行反应得到蓝光粉材料;将红绿蓝三粉材料共混后掺杂进EVA膜中,得到LED白光EVA薄膜。该方法能耗小、对设备要求低、价格低廉,而且对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危险系数低,所得到的LED白光EVA薄膜在358~368nm波长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以发出强烈的白色荧光,并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聚合物膜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白光EVA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具有特殊的电子层结构以及一般元素所无法比拟的光谱性质。稀土元素的原子具有未充满的受到外界屏蔽的4f-5d电子组态,因此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和长寿命激发态,能级跃迁通道多达20余万个,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辐射吸收和发射,构成广泛的发光和激光材料。稀土化合物的发光是基于它们的4f电子在f-f组态之内或f-d组态之间的跃迁,具有未充满的4f壳层的稀土原子或离子,其光谱包含大约30000条可观察到的谱线,它们可以发射从紫外光、可见光到绿外光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铕离子(Eu3+)是常见的红光发光材料的激活离子,铽离子(Tb3+)是常见的绿光发光材料的激活离子,其发射主要原自:5D4→7FJ(J=0~6)的跃迁。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是一种典型的具有激发态质子转移反应的有机分子,在Zn2+离子微扰的情况下可以发出强的青蓝光。
然而稀土有机荧光配合物由于存在机械性能差,热稳定性差,不易成膜,以及易光降解而使其应用受限。由于高分子材料本身具有稳定性好及来源广、成型加工容易等特点,如果将稀土荧光配合物引入到高分子基质中制成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则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就既有稀土有机发光强度高、颜色纯正的特点,又有高分子所具备的良好机械性能,易于加工,热稳定性好的优点,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是一种成型加工性好、柔软性好、透明度和表面光泽性好、抗老化和耐臭氧性好以及机械强度高的聚合物材料,常常应用于泡沫鞋材、功能性棚膜、热熔胶、封装材料等领域。但是,采用掺杂改性法制备乙烯-醋酸乙烯酯的稀土白光材料目前尚无人涉及。将白光荧光引入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材料中,拓宽了它的应用领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土配合物白光荧光粉改性乙烯-醋酸乙烯酯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白光荧光引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中。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白光EVA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光铕有机配合物、绿光铽有机配合物和蓝光锌有机配合物分别溶于甲醇中,再将三种溶液混合,接着在T1温度下搅拌,获得第一混合液;
(2)将所述第一混合液在离心机中分离,获得第一上清液和第一固体沉淀;
(3)将所述第一固体沉淀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T2温度下干燥,得到LED白光EVA薄膜材料。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红光铕有机配合物:绿光铽有机配合物:蓝光锌有机配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3:1。
进一步的,所述T1为60~70℃,搅拌时间为3小时,所述T2为60℃,所述干燥时间为12小时。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红光铕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6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