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埋式汽车衡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41487.8 | 申请日: | 202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7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石永强;孙桂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宝通仁和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G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安少妮 |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埋式 汽车 安装 结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直埋式汽车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安装结构包括:在路面面层(2)上与汽车衡(10)外形尺寸一致的凹坑(1),铺设在凹坑(1)底层的混凝土填充层(3);
其中,所述混凝土填充层(3)下层设置着至少四根混凝土桩(6),混凝土桩(6)分布在汽车衡(10)的两侧。
2.根据权利于要去1所述的直埋式汽车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填充层(3)和混凝土桩(6)内部均设有钢筋骨架(5),混凝土填充层(3)内部设有水平钢筋(52),混凝土桩(6)内部设有竖直钢筋(51),竖直钢筋(51)在竖直方向上还设置着若干十字支架(54)。
3.根据权利于要去2所述的直埋式汽车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钢筋(52)还包括与汽车衡(10)的长边与宽边均成锐角的斜拉钢筋(53),以同时抵抗两个方向上的载荷。
4.根据权利于要去2所述的直埋式汽车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桩(6)的顶部还设置着垫铁(4),垫铁(4)的顶部与汽车衡(10)底部接触,其略微高于混凝土填充层(3)。
5.根据权利于要去1所述的直埋式汽车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填充层(3)底面上每间隔30mm-50mm设有一个直径为10mm-15mm的坑点(31),混凝土填充层(3)的坑点(31)与汽车衡(10)之间为粘结填充材料(32)。
6.一种直埋式汽车衡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需要如下步骤:
S1:在汽车所进过的路面开设长度和宽度与汽车衡(10)外形尺寸一致,深度大于汽车衡(10)高度的矩形坑;
S2:在矩形坑的底部,靠近两条宽边的位置,至少开设四个圆柱形的深孔;
S3:将钢筋骨架(5)放置在矩形坑内,钢筋骨架(5)上的竖直钢筋(51)插入到S2步骤中所述的圆柱形的深孔中;
S4:将混凝土倒入矩形坑,使混凝土填满深坑,没过整个钢筋骨架(5),形成混凝土填充层(3)和混凝土桩(6);
S5:混凝土凝固前,在四个直角处压入四块垫铁(4),调整四块垫铁(4)等高,且顶面高度略高于混凝土填充层(3)的上表面;
S6:待混凝土填充层(3)凝固后,形成安装汽车衡(10)所需的沉槽,用铁钎或冲击钻在沉槽每隔30mm-50mm凿出直径为10mm-15mm的坑点(31);
S7:在汽车衡(10)表面放置两条平行的角钢(11),使用吊环(12)将角钢(11)和汽车衡(10)固定为一体;
S8:用清水冲洗沉槽内的灰石,并用吹风机吹干或烘干机烘干沉槽,用棉纱或碎布蘸取工业丙酮分别清洗沉槽和汽车衡(10)的底面和侧面;
S9:将粘接填充材料(32)倒入沉槽内,填充材料应水平布满沉槽面积的四分之三。
S10:通过吊环(12)水平吊装汽车衡(10)至沉槽内,在汽车衡(10)上表面均匀施加200kg-300kg的压力,挤出传感器板下多余的粘胶,直至传感器上表面与路面水平;
S11:待粘接填充材料(32)凝固,对其进行修补、打磨,并检查汽车衡10上表面与路面的平整度,拆下角钢(11)和吊环(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埋式汽车衡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矩形坑的深度为S,汽车衡(10)的高度为H,S等于H加上60mm至8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埋式汽车衡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采用路面取芯机钻取直径为90mm至120mm,深度为500mm至600mm的深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埋式汽车衡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调整四块垫铁(4)等高时可采用模具(7)安装在矩形坑内,模具(7)没入矩形坑部分的厚度与汽车衡(10)的高度一致,模具(7)的顶部为向四周延伸的定位边沿(71),保证汽车衡(10)在安装后,其上表面与四周路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埋式汽车衡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所用的混凝土为C30级别以上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宝通仁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宝通仁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14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