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位崩滑地质灾害智能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9314.2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4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娟;靳晓;马松;裴尼松;贾虎军;范冬丽;尹恒;杨栓成;张鑫;王蕾;李力生;刘晶晶;唐琴;郭永臣;胡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安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8;G01S13/9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位 地质灾害 智能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位崩滑地质灾害智能识别方法,其包括获取待识别区域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和时序INSAR形变监测数据;对获取的遥感影像和监测数据进行影像配准、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形成崩滑地质灾害形态与形变数据集;将崩滑地质灾害形态与形变数据集输入已训练的极限学习机,获取初步识别的崩滑地质灾害点;采用基于地貌单元的山区崩滑地质灾害高位性质辨识方法对初步识别的崩滑地质灾害点进行地质灾害点高位性质的判识,获得初步识别的高位崩滑地质灾害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具体涉及高位崩滑地质灾害智能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高位地质灾害是指剪出口高于坡脚地面,滑坡体中心和剪出口位置高(一般高差大于100m,即认为属于高位剪出)、临空条件好,具有极大势能的地质灾害。高位地质灾害具有高差大、隐蔽性强等特征,一旦发生往往具有较强的撞击粉碎效应和动力侵蚀效应,破坏面积大,破坏性强,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及财产损失,危险程度极高。尤其是西南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山峦叠起,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加上地势陡峭、植被覆盖茂密,高位崩滑地质灾害在地震、降雨等条件的触发下呈高发频发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开展高位地质灾害识别和排查,摸清地质灾害底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识别主要是通过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等手段进行,对于重点区域可能会通过无人机航测和Lidar等先进技术进行小范围的详细调查。现场调查的方法是最传统的地质灾害调查方法,由专业地质人员根据野外地形、地貌、土体特征等,结合自身的识别经验和一定的判别依据,进行地质灾害识别。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则是通过目视解译方法进行的,专业人员根据地质灾害在遥感影像上所呈现的光谱、纹理和形态特征,建立相应的解译标志,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基于无人机航测和Lidar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是在无人机航测和Lidar获取的精细二、三维数据上,对地质灾害特征的量测和识别,但因为成本的限制,一般仅用于小范围区域的地质灾害详查中。而高位崩滑地质灾害识别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人员往往难以到达现场,常用遥感解译的方法进行识别。
基于遥感解译的高位崩滑地质灾害识别方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小,减少了野外的工作量,但这种方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丰富先验知识做铺垫,且人工目视解译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高位崩滑地质灾害智能识别方法降低高位滑坡识别对人工的依赖性。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高位崩滑地质灾害智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待识别区域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和时序INSAR形变监测数据;
S2、对获取的遥感影像和监测数据进行影像配准、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形成崩滑地质灾害形态与形变数据集;
S3、将崩滑地质灾害形态与形变数据集输入已训练的极限学习机,获取初步识别的崩滑地质灾害点;
S4、采用基于地貌单元的山区崩滑地质灾害高位性质辨识方法对初步识别的崩滑地质灾害点进行地质灾害点高位性质的判识,获得初步识别的高位崩滑地质灾害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在高位崩滑地质灾害识别时,基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和InSAR形变监测结果构建崩滑地质灾害形态与形变数据集,以模型识别算法为基础,结合基于地貌单元的山区崩滑地质灾害高位性质快速辨识方法,实现高位滑坡地质灾害的高效智能识别。
本方案进行高位崩滑地质灾害点识别时,能够对已经发生过明显变形破坏和正在变形的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进行较精度的识别,且在识别时不需要人工目视解译,也不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从而降低高位滑坡识别对人工的依赖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安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安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9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