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生素C乙基醚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5754.0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8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田军;刘青;高雅;卢伊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珈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62 | 分类号: | C07D307/62;B01J31/26;B01J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陈锦泰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生素 乙基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艺设计合理,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且无需采用树脂催化剂,生产工艺绿色环保的维生素C乙基醚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氯化亚锡和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催化剂合成维生素C保护体;2)合成维生素C保护体醚化物;3)使用盐酸溶液调节pH脱除保护基;4)使用弱极性溶剂重结晶对产品进行纯化。本发明通过氯化亚锡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反应物之间接触更为充分,提高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维生素C乙基醚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C乙基醚(中文名称:3-O-乙基抗坏血酸,英文名称:3-O-Ethyl AscorbylEther)又称乙基抗坏血酸(Ethyl ascorbic acid),CAS No:86404-04-8。维生素C乙基醚是以乙基取代维生素C的3位羟基,这样能保护维生素C不易受氧化而破坏活性,同时又兼有亲水性和亲油性。在各类维生素C衍生物中,维生素C乙基醚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更有利于进入皮肤,易被人体吸收。通常用作高端化妆品中的防老化剂和美白剂。
专利号为CN200710130927.7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从维生素C一步法制备3-O-烷基抗坏血酸醚的分离纯化方法,制备步骤包括将维生素C、碱、烷基化试剂混合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回收溶剂,残余物加水稀释,应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例子交换,洗脱,得到维生素C乙基醚。此种方法需要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最终产物,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过程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废水,生产成本较高。
目前常用的生产工艺系三步法。主要包括:步骤1,对维生素C的5,6号临位二羟基进行丙酮叉保护;步骤2,烷基化;步骤3,水解得到维生素C乙基醚。随后进行提纯得到精制产品。步骤1通常采用丙酮,其兼有溶剂和反应试剂的作用,反应产生的酸性废液含乙酸、盐酸等物质,易于处理。现有技术披露了对步骤1的改进,包括以丙酮缩二甲醇为反应物,以DMSO(二甲基砜)为溶剂,但此方法显然会增加生产成本(丙酮缩二甲醇的价格大大高于丙酮,DMSO的价格略高于丙酮)。现有技术披露了对步骤2改进,包括采用含卤素的离子交换树脂做催化剂。此种方法的最终收率较高,但催化剂的制备较为复杂,且含有卤素的废催化剂难以处理,增加了环保成本。现有技术披露了对步骤3的改进,包括采用带硫酸基团的阳离子交换树脂脱保护基。但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为10%以上,生产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生产维生素C乙基醚的工艺,或收率较低,或生产工艺中需采用大量的树脂,导致成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价格约80万元/吨),限制了维生素C乙基醚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条件温和,无需采用树脂催化剂,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废水,生产工艺绿色环保的维生素C乙基醚合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维生素C乙基醚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L-抗坏血酸、丙酮缩二甲醇为反应物,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将上述反应物和溶剂混合,L-抗坏血酸、乙酸乙酯和丙酮缩二甲醇的重量比为L-抗坏血酸:乙酸乙酯:丙酮缩二甲醇=1:6:0.6,加入氯化亚锡和四丁基溴化铵,氯化亚锡和四丁基溴化铵添加量分别为L-抗坏血酸重量的0.4-1%,加热至40~45℃,搅拌反应至溶液变澄清,得到维生素C保护体;
2)将步骤1)得到的反应液进行蒸馏,去除溶剂乙酸乙酯和未完全反应的丙酮缩二甲醇,之后加入三乙胺和烷基化试剂,三乙胺与L-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1:1~1.5:1,烷基化试剂与L-抗坏血酸的摩尔比为1:1~1.5:1,再加入乙醇,加入乙醇的重量为步骤1)中加入的L-抗坏血酸重量的5~8倍,于40~45℃下搅拌反应3~6小时,得到维生素C保护体醚化物;
3)向步骤2)中的反应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水溶液,调节反应液pH至2~3,加热至55~60℃,搅拌反应3~4小时(h),脱除保护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珈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珈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57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枣树节水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修饰阳极及其在电絮凝处理电镀废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