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铜红金属质感的格氏金属釉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4908.4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1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醴陵市格瑞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8/14 | 分类号: | C03C8/14;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4122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金属 质感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铜红金属质感的格氏金属釉,配方包括:超白洗泥、岩化硅微粉、120#熔块、钠长石、磷酸铁、氧化锌、显色剂和氧化铈,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4‑10%的超白洗泥、1‑6%的岩化硅微粉、15‑30%的120#熔块、30‑45%的钠长石、10‑25%的磷酸铁、1‑3%的氧化锌、5‑10%的显色剂和5‑15%的氧化铈;加工工艺包括,步骤一,配料选材;步骤二,原料加工;步骤三,辊道窑炉加工;步骤四,余料利用;该发明格氏金属釉釆用了较为环保以及对人体无毒害的原材料,从而为绿色环保生产以及产品的无毒害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格氏金属釉具有优异的装饰点缀效果,各项理化指标也达到或优于相关标准,因此格氏金属釉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日用陶瓷产品的档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格氏金属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铜红金属质感的格氏金属釉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原料配方与烧成工艺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普通金属釉料的应用,在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或釉色较少、单调,并且缺乏釉面色彩与光泽的自然变化而显得呆板,使制品的装饰点缀效果大打折扣;或铅镉超标,限制了釉料在日用陶瓷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上述普通金属釉存在的问题,为增强金属釉的装饰点缀效果,提高金属釉的理化性能,拓展日用陈设陶瓷新品,因此现阶段发明出一种具有铜红金属质感的格氏金属釉及其加工工艺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铜红金属质感的格氏金属釉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铜红金属质感的格氏金属釉,配方包括:超白洗泥、岩化硅微粉、120#熔块、钠长石、磷酸铁、氧化锌、显色剂和氧化铈,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4-10%的超白洗泥、1-6%的岩化硅微粉、15-30%的120#熔块、30-45%的钠长石、10-25%的磷酸铁、1-3%的氧化锌、5-10%的显色剂和5-15%的氧化铈。
一种具有铜红金属质感的格氏金属釉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料选材;步骤二,原料加工;步骤三,辊道窑炉加工;步骤四,余料利用;
其中上述步骤一中,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4-10%的超白洗泥、1-6%的岩化硅微粉、15-30%的120#熔块、30-45%的钠长石、10-25%的磷酸铁、1-3%的氧化锌、5-10%的显色剂和5-15%的氧化铈进行选取,并按照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
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原料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步骤一种的配方比例,混合制成250目筛余约0.2%的釉浆;
2)将制成250目筛余约0.2%的釉浆导入到球磨机中进行加工处理;
3)先用PH试纸测试不含絮凝剂、解胶剂的釉浆澄清液的PH值,然后根据釉浆的酸碱度,再加入合适的絮凝剂、解胶剂,调整新配方的釉浆性能;
其中上述步骤三中,辊道窑炉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釉浆比重:浸釉约1.35g/ml,喷釉、淌釉约1.40g/ml施釉厚度:0.5~1.0mm的釉浆在坯上进行上釉工作;
2)上釉工作结束后,使用辊道窑炉,进行氧化加工;
3)经高火保温后,进行急冷工作,使釉层表面进行二次氧化;
其中上述步骤四中,在重新使用剩余釉时,需将全部的剩余釉入球磨,加入少量合适的解胶剂并补充适量水分,球磨混合约30min,出磨釉浆过120目筛后即可重新使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6%的超白洗泥、3%的岩化硅微粉、23%的120#熔块、35%的钠长石、16%的磷酸铁、2%的氧化锌、6%的显色剂和9%的氧化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2)中,球磨时间:8min/100g 、15min/3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醴陵市格瑞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醴陵市格瑞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49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