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拼装式筒体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3907.8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光裕;周刚;牟作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26 | 分类号: | B21D51/26;B21D35/00;B21D43/10;B21D43/11;B21D43/00;B21D43/18;B21D45/06;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琪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装 式筒体 生产线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其中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数控冲床、长边折弯机、数控卷板机和短边折弯机,数控冲床的前侧设有上料位移机构,长边折弯机的侧边设有长边折弯位移机构,数控卷板机的入口端连接有卷板辊道台,短边折弯机的侧边设有短边折弯位移机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及生产方法,采用自动化生产,通过位移机构取代人工转移工件,通过数控冲床取代人工划线钻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缩减了工件的转运过程,同时产线化作业,大幅缩短了生产节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因素比例大幅度降低,还有利于提高安全性以及提高产品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拼装式粉罐筒体拼块的加工流程为钢板先通过人工吊运板材至剪板机剪切两长边,达到图纸设定的宽度数值,然后再人工转运至钻床,用钻床钻所有孔,大孔需要等离子切割。孔加工完成后,人工转运至折弯机,通过天车、电磁铁将板材吸固吊起,放置在折弯机上折弯一边,然后人工旋转板材,折弯另一边。折弯完成后人工转运至三辊卷板机处,通过人工吊运将折弯后的钢板运到卷板机上,卷制成圆弧。最后焊接两短边角铁。
现有拼装式筒体拼块的加工工序繁杂,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人工多次转运和起吊,板材尺寸大且较重,吊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大;人工操作比较多,人为因素出错的概率高,且无可追溯的历史数据;拼装式筒体原生产所使用的设备多,占地大,设备之间的距离远,转运时间长,管理不方便;拼装式筒体使用的钢板厚度较薄,常用的有厚度4mm,易变形,多次转运易导致钢板变形,影响产品尺寸。钢板钻孔前还需划钻孔线定位,再钻孔,效率低,孔加工经过两次定位,定位精度差。产品制作过程中,人为因素参与较多,产品质量和工人素质直接相关,产品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及生产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拼装式筒体拼块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人为因素参与较多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数控冲床、长边折弯机、数控卷板机和短边折弯机,所述数控冲床的前侧设有上料位移机构,所述上料位移机构延伸至所述数控冲床的入口台面处,所述长边折弯机的侧边设有用于移动工件进行长边折弯操作的长边折弯位移机构,所述数控卷板机的入口端连接有卷板辊道台,所述数控冲床的出口台面以及所述卷板辊道台分别位于所述长边折弯机构的位移范围内,所述短边折弯机的侧边设有用于移动工件进行短边折弯操作的短边折弯位移机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所述数控冲床的前侧还设有定位检测台,所述定位检测台位于所述上料位移机构的位移范围内;所述定位检测台包括台架以及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固定于所述上料位移机构,所述检测元件用于对台架上的工件进行定位识别以及尺寸检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所述定位检测台的前侧设有交换工作台,所述交换工作台位于所述上料位移机构的位移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所述台架具有镂空部位,所述定位检测台的下方在镂空部位处设有打标机,所述打标机用于在工件上打印工件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所述数控冲床的出口台面对应处设有下料位移机构,所述下料位移机构延伸至所述长边折弯位移机构的位移范围内;所述下料位移机构包括沿所述数控冲床的出口台面设置的下料位移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下料位移组件的夹爪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所述长边折弯机处设有辊道定位台,所述辊道定位台用于对工件在长边折弯操作前进行定位识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装式筒体生产线,所述数控卷板机的出口处设有辅助托架,所述辅助托架设于所述短边折弯位移机构的位移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3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横机的压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多元微电解填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