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智能门卫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1546.3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9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曹渝常;洪立颖;杨会生;张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G06F16/583;G06F21/62;G06V40/16 |
代理公司: | 泉州丰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9 | 代理人: | 朱剑虹 |
地址: | 36300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卫 机器人 | ||
本发明提出一种5G智能门卫机器人,包括: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目标人物的多张人脸图像;第二本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张人脸图像采用第一图像处理模型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多个目标人脸特征数据;第三5G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人脸特征数据传输至预置图像特征数据库;第四智能输出模块输出图像识别结果;智能门卫机器人设置于目标监控范围的出入口位置;多个所述目标人物居住于目标监控范围内。若目标人脸特征数据在预置图像特征数据库存在匹配对象,则所述智能门卫机器人打开出入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只需要鉴定“是否存在这个人”而无需关注“这个人是谁”,因此可以基于5G数据传输和简单匹配快速完成,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5G智能门卫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 ,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已将对其研究和应用拓展到了保安巡逻 消防 维修清洗等民用及服务领域。门卫机器人就属于服务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其功能是先移
至来访者身 对其拍照后传回上位机进行识别 并根据上位机指令对来访者放行或禁止通行。
门禁系统是用于管理人员进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密码门禁系统和指纹门禁系统等等,门禁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智能技术实现大量用户和访客进出管理。一般的门禁系统的位置是固定的,会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于是将门禁系统与智能机器人相结合的门卫机器人开始被人们使用。
例如,申请号为CN201810220528.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一种门卫机器人和门卫机器人的执勤方法。所述门卫机器人包括:底盘、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腰部、上身部分、左机械臂和头部,所述腰部、左机械臂和头部分别与所述上身部分连接;所述底盘上安装有用于自主导航、定位和避障的导航模块;所述腰部安装有控制机器人转动的步进电机;所述左机械臂上安装有机械爪;所述头部包括用于采集访客身份信息的车牌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该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卫机器人可以在工作中自主导航,并实现多种方式的访客接待,提高访客接待的效率。
CN202010956909.X则提出一种智能防疫门卫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体和伺服电机二,所述机器人体的内部下端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下端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杆,且步进电机的前侧设置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伺服电机二设置于伺服电机一的左侧,且伺服电机二的输出端设置有阻挡臂一,所述阻挡臂一的内侧设置有延长推杆,且延长推杆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红外测温仪。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二能够对阻挡臂一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避免使用时阻挡臂一角度调节不便而影响装置的后续使用,并且设置的阻挡臂二与阻挡臂一相互配合,能够阻止发烧人进出。
然而,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大多只能对精确采集的人脸进行识别判定,并且其数据精度要达到“确定这个人到底是谁”的地步,因此需要大量的识别算法相互配合;对于特殊场景下的人脸识别,其精度降低并且无法直接使用,需要单独开发进一步的复杂算法;同时,上述生物识别过程中导致的个人隐私问题,导致用户对其逐渐产生抵触态度。如何在保证生物识别数据安全的情况下,使得识别尺度保证在有限范围,同时确保响应及时,能够使得智慧社区的门禁工作为广大居民所接受,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5G智能门卫机器人,包括: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目标人物的多张人脸图像;第二本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张人脸图像采用第一图像处理模型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多个目标人脸特征数据;第三5G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人脸特征数据传输至预置图像特征数据库;第四智能输出模块输出模块输出图像识别结果;智能门卫机器人设置于目标监控范围的出入口位置;多个所述目标人物居住于目标监控范围内。若目标人脸特征数据在预置图像特征数据库存在匹配对象,则所述智能门卫机器人打开出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1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油电化学指纹图谱鉴别方法
- 下一篇: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