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类映射并行组合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9386.9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8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袁江斌;李实锋;刘开琦;闫温合;胡召鹏;杨朝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B1/707 | 分类号: | H04B1/707;H04L1/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6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类 映射 并行 组合 编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类映射并行组合编码方法,通过不同的码字相位进行表征,将待编码二进制数按位划分得到第一类二进制数和第二类二进制数;将码字相位均匀、连续且无重叠地划分为若干码字相位备选区间,每个区间包含的码字相位数量相同;根据所述第一类二进制数,通过第一类映射函数,从所述码字相位备选区间中选取若干码字相位区间,将被选的码字相位区间称为码字相位被选区间;根据所述第二类二进制数,通过第二类映射函数,从所述码字相位被选区间中各选取1个码字相位;根据选取的码字相位选择相应的码字进行并行传输。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大幅度缩短数据映射所需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码方法,属于扩频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扩频通信技术依靠其抗干扰、低截获、强多址通信能力、强信道适应能力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民用、军用等通信场合,在现代通信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学者朱近康教授在1990年提出一种并行组合扩频通信方式,其主要技术思想是在M个备选伪随机序列(通常采用Gold码)中,根据要传送的信息数据,选取其中r个序列并行组合发送,进而提高扩频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近十年来,并行组合扩频通信方式在超宽带、短波通信、水声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并行组合扩频通信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数据率,通常要求M或r设置比较大的值,但由此将会带来三个问题:一是r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差,降低了系统传输的可靠性;二是M越大,伪随机序列的相关检测次数越多,增加了接收复杂度;三是数据传输率越高,伪随机系列的组合数就越多,增加了数据映射的实现难度,导致高速数据通信中的实时性需求难于满足。尽管目前针对伪随机系列优选的问题做了一些进行了研究,如文献1(姜晓斐.并行组合扩频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和文献2(张文超.并行组合扩频通信中序列优先与抗序列判决模糊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但备选伪随机系列的互干扰和多径干扰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在现有技术中,调制比特数通常比较小,如文献3(殷敬伟,王蕾,张晓.并行组合扩频技术在水声通信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07):958-962)中,M取16,r取3,组合数为560,调制比特数仅为9比特(不包括相位调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类映射并行组合编码方法,通过一个m序列的循环移位并与辅助序列相乘得到码字集(本发明将用于并行传输的伪随机序列称为码字;将所有备选码字组成的集合称为码字集),提供的码字集中的码字抗干扰性能更强,同时仅需使用一次IFFT-FFT运算即可对所有码字进行检测,接收复杂度更低;本发明提供的分类映射并行组合编码方法,能够大幅度缩短数据映射所需时间,满足高速数据通信通信中的实时性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定一个级数为n的m序列a(t),并规定n为偶数;对所述a(t)以2n/2+1为间隔进行抽取并周期延拓2n/2+1次后得到辅助序列b(t);对所述a(t)进行i次循环移位后再与所述b(t)相乘,得到码字相位为i的码字si(t)=b(t)q(i)a(t),其中q(i)a(t)表示对a(t)进行i次循环移位得到的序列;得到所述新的码字集S={si(t),0≤i≤N-1},式中,N=2n-1为码字长度;
步骤2,将待编码二进制数按位划分得到第一类二进制数和第二类二进制数;将码字相位均匀、连续且无重叠地划分为若干码字相位备选区间,每个区间包含的码字相位数量相同;
步骤3,根据所述第一类二进制数,通过数据序列映射算法,从所述码字相位备选区间中选取若干码字相位区间,将被选的码字相位区间称为码字相位被选区间;
步骤4,根据所述第二类二进制数,通过第二类映射函数,从所述码字相位被选区间中各选取1个码字相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93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钢框架复合轻质墙体房屋建筑
- 下一篇:一种冲击式管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