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抗菌抗病毒不锈钢基于电化学刻蚀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5530.1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1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川;于红光;刘念;王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7/14 | 分类号: | B05D7/14;B05D3/00;B05D3/04;B05D5/00;C25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抗菌 抗病毒 不锈钢 基于 电化学 刻蚀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疏水抗菌抗病毒不锈钢基于电化学刻蚀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先采用电化学刻蚀处理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表面微纳结构,再依次进行功能溶液涂覆处理和烘干处理,将低表面能成分和抗菌成分附着在表面微纳结构上,不仅可以提高不锈钢表面处理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使得不锈钢具有长效的超疏水性能和抗菌抗病毒性能,使得静态接触角达到150°以上,滚动角小于等于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在99%以上,对H1N1和H3N2病毒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抗病毒活性率均在99%以上,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疏水抗菌抗病毒不锈钢基于电化学刻蚀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建设中。传统不锈钢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暴露在潮湿环境下结露、结霜以及表面被腐蚀等问题。近年来,仿生超疏水材料由于其表面独特的超疏水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将静态接触角大于150°和滚动角为0°-10°的表面定义为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防腐蚀、防污染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超疏水不锈钢也应运而生。
目前,通过制备超疏水的表面涂层来改变不锈钢表面的湿润性能是制备超疏水不锈钢的理想方案。不锈钢表面实现超疏水一般是通过改变其表面粗糙度或者通过低表面能成分在表面改性来实现的。超疏水表面改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法、激光或等离子体刻蚀法、水热合成法、化学刻蚀法、电化学法和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其中,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受材料和仪器的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激光或等离子体刻蚀法所用设备为精密设备,设备价格高昂且生产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水热合成法是在密封高压釜中进行反应,生产能耗较高不适于大规模使用;化学刻蚀法采用酸性或碱性刻蚀液进行表面刻蚀处理,但刻蚀后表面光亮度较差,影响表面效果;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疏水涂层表面硬度和耐久性较差,会影响不锈钢本身的性质。因此,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超疏水不锈钢制备方法,不仅存在方法本身的缺陷,还存在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均导致超疏水不锈钢的制备方法不能大规模推广使用。
CN111235559A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的表面处理方法和疏水不锈钢及其应用,所述表面处理方法利用化学刻蚀和低表面能成分修饰的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超疏水表面。虽然制备得到的超疏水不锈钢的疏水性能较好,静态接触角可以达到150°以上,滚动角小于等于5°,但是存在表面刻蚀均匀性较差,腐蚀速率难以控制等问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CN110653493A公开了一种不锈钢表面超疏水微纳结构的纳秒激光烧蚀与化学热分解复合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制备方法包括不锈钢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不锈钢进行激光烧蚀,形成微纳结构;在所述微纳结构上沉积硬脂酸微纳颗粒;二次激光烧蚀,使硬脂酸分解;经后处理,即得超疏水不锈钢。所述制备方法的刻蚀速率较低,设备价格高昂,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CN107740152A公开了一种不锈钢表面耐热超疏水涂层的电沉积方法,包括:1、先用丙酮对不锈钢进行超声清洗,再使用NaOH溶液进行碱洗,最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干净;2、用HF将清洗后的不锈钢进行酸洗活化处理;3、将表面活化处理后的不锈钢浸泡至稀土金属盐或者铪盐水溶液中进行电沉积处理;4、表面电沉积金属氧化物的不锈钢放置于1Pa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处理。所述电沉积方法不仅生产效率低,还使用了大量价格昂贵的稀土金属盐,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近些年来,抗菌抗病毒不锈钢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不锈钢的研究热点,其不仅可以保持不锈钢基体的力学性能,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因此,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超疏水抗菌抗病毒不锈钢的制备方法,不仅能够达到超疏水和抗菌的双重效果,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5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