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路器装配工装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3864.5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7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宇;汪宁;陈腾;张罗锐;李亚光;马千里;于洪宇;张敬涛;丛艳伟;刘良;王茜;齐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69/00 | 分类号: | H01H6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露娟 |
地址: | 46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装配工 装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装配工装车,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顶板和底板,底板用于支撑断路器的三相固封极柱,顶板上设有穿孔,穿孔供三相固封极柱自上而下穿过顶板并放置在底板上,顶板的上表面用于与断路器的安装板接触贴合,顶板上设有用于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行走轮,安装在支撑架的底部,用于支撑在断路器装配生产线的托板上以进行断路器的装配,或者是支撑在地面上以实现断路器的转运;定位结构,设在支撑架上,用于与托板定位配合。本发明通过支撑架实现断路器的装配,通过定位结构将工装车定位在托板上,使工装车能够兼容装配生产线,实现大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通过行走轮使工装车具备线下转运功能,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装配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装配工装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型布局的充气柜用断路器如图1所示,包括一型布局的三相固封极柱100、安装板200以及断路器框架300,结合图2所示,固封极柱100上设置有螺柱101,螺柱101穿过安装板200以及断路器框架300后与螺母固定连接,实现三相固封极柱100与断路器框架300之间的固定连接,断路器框架300内用于安装操动机构的各零部件(图中未示出),以组成完整的断路器,其中操动机构用于控制三相固封极柱100的分合闸。
上述断路器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装配工装来辅助进行装配、磨合、调试以及试验,目前平板式的固定方式不适合一型布局的充气柜用断路器,现有技术中有采用立体框架式装配工装进行线下装配,这种方式无法兼容自动流水装配产线,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比较高,并且不具备线下转运功能,装配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实现断路器的装配、且能够兼容装配生产线、同时还可以进行线下转运的断路器装配工装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断路器装配工装车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装配工装车,包括:
支撑架,支撑架包括顶板和底板,底板用于支撑断路器的三相固封极柱,顶板上设置有穿孔,穿孔用于供三相固封极柱自上而下穿过顶板并放置在底板上,顶板具有用于与断路器的安装板接触贴合的接触平面,接触平面为顶板的上表面,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
行走轮,安装在支撑架的底部,行走轮用于支撑在断路器装配生产线的托板上以进行断路器的装配,或者是支撑在地面上以实现断路器的转运;
定位结构,设置在支撑架上,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的托板定位配合,以将断路器装配工装车定位在托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架包括顶板和底板,底板可以对断路器的三相固封极柱进行支撑,而顶板上设置有穿孔,穿孔可以供三相固封极柱自上而下穿过顶板,实现先将三相固封极柱放置在底板上;顶板的上表面为与断路器的安装板接触贴合的接触平面,这样就可以将断路器的安装板放置在顶板的上表面上,从而方便固封极柱上的螺柱穿过安装板;顶板上设置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对安装板的固定,当然在安装板固定之后,由于螺柱的限位,实际上也对三相固封极柱起到了定位作用;然后再将断路器框架放置在安装板上,使固封极柱上的螺柱同时也穿过断路器框架,然后通过与螺母连接即可实现三相固封极柱、安装板以及断路器框架三者之间的固定装配,最后在断路器框架内安装操动机构的各零部件即可。
因此支撑架提供了断路器的装配框架,可以在支撑架上实现断路器的装配操作。同时,支撑架底部的行走轮用于支撑在断路器装配生产线的托板上,并且支撑架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可以与托板定位配合,从而将断路器装配工装车定位在托板上,这样就可以在断路器装配生产线上实现断路器的装配操作,也即本发明的断路器装配工装车能够兼容装配生产线,因此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在断路器装配好以后,支撑架底部的行走轮还可用于支撑在地面上以实现断路器的转运,也即本发明的断路器装配工装车具备线下转运功能,因此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38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