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乳中碱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0307.8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6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闫磊;张震;高娜;闫跃飞;皇超英;任小丽;周峰;白雪利;薛永康;刘欢;岳婷婷;李静茹;王向佩;谷淑华;刘小红;刘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裴景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中 物质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乳中碱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制备比色卡;S2、吸取室温生乳于透明检测管中;S3、向透明检测管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混合均匀,S4、观察颜色并将该颜色与比色卡进行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对GB/T 5009.46‑2003方法进行了改善,改善后的试验,大大减少了样品的使用量,降低了对检测员技术的要求,更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检测结果颜色的呈现形式,现在呈现的形式为通体颜色一致,显色区域大,更易于肉眼观察。另外,本方法制备了标准比色卡,显色结果通过和比色卡进行对比,结果更容易判定。同时本发明中的方法填充了目前碱类物质检测方法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生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乳中碱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生乳中含有大量的乳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且生乳中水分含量高,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细菌分解乳糖等物质产生酸性物质,导致酸度的升高。酸度是反映牛奶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酸度越低,表明牛奶越新鲜,反之,新鲜度越差。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奶农为了掩饰牛奶酸度升高的现象会在牛奶中加入碱类物质,让人们从感官上无法发现,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常见的碱类物质主要有碳酸氢钠、碳酸盐和氢氧化钠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碳酸氢钠,这些碱类物质会中和牛奶的酸度,但是长期食用大量牛奶或钙剂(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并服用大量可吸收的碱剂,会导致钙血症、碱中毒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主要表现为头疼头晕、体重下降、口渴多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肌肉无力、肾绞痛和嗜睡等症状。
之前碱类物质检测方法执行的是GB/T 5009.46-2003,该方法在2020.06.01号废止,目前没有替代的标准,该废止的方法使用的样品量比较大,不易于操作,而且显色反映在试管上层呈现环状,不易于人眼观察,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颜色观察能比比较高。
因此,需要一种生乳中碱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以解决或至少减轻上述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乳中碱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其包括步骤:
S1、制备比色卡,制备碳酸氢钠浓度分别为0、0.05%、0.075%、0.1%、0.15%、0.2%、0.25%、0.5、1.0%、1.5%的生乳,分别向上述生乳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观察各显现的颜色依次记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九颜色;
S2、吸取室温生乳于透明检测管中;
S3、向透明检测管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混合均匀,
S4、观察颜色并将该颜色与比色卡进行对比,
如果观察到的颜色与第一颜色匹配,则判定为未检出碱类物质;
如果观察到的颜色与第一颜色外的其他颜色匹配,则判定为检出碱类物质,并且碱类物质的含量按照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和第九颜色的顺序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使用移液管吸取生乳。
进一步的,使用漩涡混合仪执行步骤S3中的混合。
进一步的,S2中的生乳体积与S3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体积相等。
进一步的,步骤S4中自混合均匀结束后的10min内观察颜色。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对GB/T 5009.46-2003方法进行了改善,改善后的试验,大大减少了样品的使用量,降低了对检测员技术的要求,更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检测结果颜色的呈现形式,现在呈现的形式为通体颜色一致,显色区域大,更易于肉眼观察。另外,本方法制备了标准比色卡,显色结果通过和比色卡进行对比,结果更容易判定。同时本发明中的方法填充了目前碱类物质检测方法的空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03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