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间串油的装置及串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1964.6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魁;陈新锋;彭东涛;李宗杰;冯琳;褚尚;高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37/20 | 分类号: | B64D37/20;B64F5/40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易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5 | 代理人: | 邱兰双 |
地址: | 250107***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间串油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间串油的装置及串油方法,包括用于连接需要抽油飞机燃油箱的第一接头,用于连接需要加油飞机燃油箱的第二接头,第一流向选择器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接头、油泵入口、备用油箱入口连接,第二流向选择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接头、油泵出口、备用油箱出口连接,在第一流向选择器与油泵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燃油传感器,所述燃油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油泵连接。本方案用于飞机间串油,油泵通过燃油管道连接两个油箱接头,接头分别接两架飞机的燃油箱,这样就可以将一架飞机燃油箱里的油抽出来并加到另一架飞机的燃油箱中,维修人员完全可以自己使用。为航空公司增效减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民航飞机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在民航维修时,用于飞机间串油的装置及串油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民航日常维修任务中经常会有发动机试车、飞机称重、燃油箱内部检查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共同点是需要对飞机燃油箱内燃油量进行调整,有的需要燃油箱内油量达到一定量,有的需要直接放空燃油箱。目前的维修工作中均是联系航油公司安排加油车来进行操作,加注燃油到飞机燃油箱或者是把燃油箱内的燃油抽到加油车中,然后航空公司再继续进行维修工作,这样存在诸多缺陷:
一、航油公司的加油车不管是向飞机燃油箱中加注燃油,还是把飞机燃油箱内的燃油抽到加油车中,航空公司都是需要支付费用的,即使对于被抽走的燃油航油公司也只是作为抽油服务费用的附赠品。以放空燃油箱为例,如果飞机在结束一天的航班任务后,燃油箱内剩下4吨燃油,这4吨燃油本来就是按照正常价格从航油公司购买的。如果通知航油公司安排加油车来将燃油抽走,还需要向燃油公司支付抽油服务的费用。维修工作完成以后第二天飞机起飞之前,航空公司还需要为该飞机再向航油公司多购买4吨燃油,除了支付抽油服务费用,合计浪费了 8吨燃油的费用。
二、维修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晚上,甚至是后半夜进行的,航油公司需要调度加油车,加油车到维修工作地点按航司要求进行工作,这样就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展开工作。
可见目前的方式对航空公司来说,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还浪费了维修人员工作休息时间。因此亟需一种便于飞机维修时进行飞机间串油的方案,为航空公司增效减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间串油的装置及串油方法,用于飞机间串油,油泵通过燃油管道连接两个油箱接头,接头分别接两架飞机的燃油箱,这样就可以将一架飞机燃油箱里的油抽出来并加到另一架飞机的燃油箱中,维修人员完全可以自己使用,将多余的燃油抽取出来加注到相邻机位的飞机燃油箱中,或者从其中抽取燃油进行补充。无需航油公司介入,极大的为航空公司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飞机间串油的装置,包括用于连接需要抽油飞机燃油箱的第一接头,用于连接需要加油飞机燃油箱的第二接头,用于进行抽油工作的油泵,用于实现油泵入口和第一接头连通或备用油箱出口与油泵入口连通的第一流向选择器,用于实现油泵出口与第二接头连通或者油泵出口与备用油箱入口连通的第二流向选择器;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可以用于连接飞机燃油箱,其中接头采用常用的飞机加油接头,实现了对飞机燃油箱的完全匹配连接;油泵用于给燃油提供传输动力;流向选择器可以选择燃油的走向,选择从备用油箱抽油还是从飞机燃油箱抽油,是加到飞机燃油箱还是备用油箱,备用油箱体积为长宽高分别为1.5m、1m、1m。
第一流向选择器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接头、油泵入口、备用油箱入口连接,第二流向选择器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接头、油泵出口、备用油箱出口连接,在第一流向选择器与油泵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燃油传感器,所述燃油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油泵连接,控制器采用常用的控制器,如STM32F103,控制油泵的开关;燃油传感器检测燃油管道内是否有燃油流过,防止油泵无负载空转。
在第二接头与第二流向选择器之间设置燃油过滤器,燃油过滤器用于对燃油进行过滤,避免杂质流入飞机燃油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1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