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0233.X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6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李建强;李永军;杨明林;曾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5/02 | 分类号: | G01S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许春兰;田孝谦 |
地址: | 51065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反射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定位环境数字信息,利用定位传感器对信号源进行第一次定位生成第一定位信息;利用信道仿真器和定位环境数字信息,判断所述信号源第一定位位置是否与智能反射面阵列之间存在视距;若信号源第一定位位置与所述智能反射面阵列存在视距,则调整智能反射面参数至对准所述第一定位位置,并开启智能反射面阵列;根据多个智能反射面传入定位传感器的多径的传播对信号源进行第二次定位生成第二定位信息;判断第一定位信息与所述第二定位信息之间的误差距离是否小于预置的精度值,若误差距离小于所述预置的精度值,则将第二定位信息确定为精确的定位位置信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方法能够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富散射体场景,如建筑密集的城市场景、或人流量密集的商场的定位中,由于环境的阻挡,定位传感器(网络)与待定位的信号源之间会出现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的情况,即定位源与传感器之间会被环境所挡住,同时,复杂的环境会产生随机的杂散多径信号,通过两者的影响就会导致定位结果不准确。
现阶段的定位传感网络中,利用IRS(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智能反射面)对信号源进行定位,但是也存在环境阻挡定位传感器和待定位源之间的视距(line-of-sight, LOS)问题,并且由于环境中的散射体造成不可控的随机多径,造成了定位不准确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方法及系统,能够排除智能反射面与定位目标之间的非视距情况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多个定位传感器、多个智能反射面阵列和信道仿真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定位环境数字信息;利用定位传感器对信号源进行第一次定位生成第一定位信息;利用信道仿真器和所述定位环境数字信息,判断所述信号源第一定位信息的位置是否与智能反射面阵列之间存在视距;若所述信号源位置与所述智能反射面阵列存在视距,则调整智能反射面参数至对准所述信号源第一定位信息的位置,并开启所述智能反射面阵列;根据多个智能反射面传入定位传感器的多径的传播对信号源进行第二次定位生成第二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定位信息与所述第二定位信息之间的误差距离是否小于预置的精度值,若所述误差距离小于所述预置的精度值,则将第二定位信息确定为精确的定位位置信息,否则,循环迭代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信息之间的误差值至小于所述预置的精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定位传感器对信号源进行第一次定位生成第一定位信息,包括:接收所述信号源的信号时延和信号角度;根据所述信号时延和信号角度对所述信号源进行定位生成第一定位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多个智能反射面传入定位传感器的多径的传播对信号源进行第二次定位生成第二定位信息,包括:根据智能反射面传入定位传感器的信号的总时延与光速的乘积确定信号传输的总路程值;根据定位传感器与智能反射面的距离与所述总路程值确定信号源的实际距离值;通过三个以上的智能反射面与信号源之间的实际距离值生成第二定位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环境数字信息,包括:用于描述环境信息的数字地图、每一个定位传感器的位置和每一个智能反射面阵列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0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