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面清理的智能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9117.6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城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04 | 分类号: | E02B15/04;E02B1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4766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面 清理 智能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面清理的智能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围油栏布设机器人、溢油回收机器人、集油转运机器人和主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船、围油栏布设机器人、溢油回收机器人和集油转运机器人上均设置有无线通信装置和卫星导航定位装置;所述主船上设置有溢油监测系统、中心控制台与处理器。本发明通过阵列分布的围油栏布设机器人将溢油区域化整为零,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区域,同时,各溢油围控区域在收油的过程中,不断缩小,使溢油回收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提高溢油回收效率。适应性强,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溢油事故,针对不同的溢油区域分布,针对性地排布围油栏布设机器人,提高了本发明的普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面浮油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面清理的智能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航运业快速发展,石油进出口总量持续增多,溢油风险越来越高。溢油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影响到溢油发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油污清楚方法以降低损失。
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后,应采取措施减少其对海上资源和环境的污染损害,而溢油在风、流、涌、浪等的作用下,会迅速自遗漏处向外漂流扩散,形成大面积分散的海上油膜和油带。一般而言,在开放海域或近岸海域清除油污是比较容易的,而在岸上进行油污清除比较困难。因此,在其到达敏感区之前,首先要考虑在海上进行处理。
无论在开放水域还是近岸水域,较好的溢油应急处理方式是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围控和回收。处理海上油污,通常是先使用拖船拖带围油栏进行围控、拦截,防止溢油继续扩散,将溢油集中使其变厚以利于回收。之后,用溢油回收船、收油机、撇油器等设备回收海上溢油,并将回收的溢油转驳到储油罐等海上临时储存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围控的油必须尽快加以清除,否则一旦发生乳化或沉淀,就会造成围堵区域高度污染,严重伤害该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
针对当前溢油回收先用围油栏将溢油围控,再由工作母船带动撇油器进行溢油回收工作,经济成本高、回收效率低、海况适应能力差,中国专利CN103821120B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人海上溢油回收的方法,它主要利用母船、溢油回收机器人、局域差分GPS系统、围油栏及吸油材料进行操作,当事故发生后,母船驶往漏油海域,用围油栏将溢油围控,并在围油栏内侧布置吸油材料;机器人使命下载完成后,将其布放在围油栏区域内,机器人在围油栏上布置的局域差分GPS系统指引下自主完成溢油回收作业。该专利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经济性好、溢油回收效率高、海况适应能力强的特点,适合海上溢油回收作业。但该专利仅涉及单个无人艇,无法进行多个无人艇的协同收油作业,收油效率有待提高。
针对目前的海上清理装置机往往存在不易调节围栏面积和拦油索强度低、围栏效果差的弊端,导致装置的适用性低下,中国专利ZL202010795597.9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清理范围的海洋溢油处理用海上清理装置,包括拦油索、船体、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盒,所述船体的内部安装有储存罐,储存罐顶部的一端安装有抽油泵,抽油泵的输出端与储存罐的内部相连通,且抽油泵的输入端螺纹连接有抽油管,所述船体顶部的一端焊接有机壳,且机壳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并且机壳的顶端安装有控制盒。该专利通过安装有拦油索、防爆气囊、挂环和挂钩,使得装置优化了自身的性能,使用者可以利用挂环和挂钩的连接作用,在船体上更换不同长度的拦油索,进而改变围住的溢油区域的面积,实现对于清理范围的调节,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但该专利拦油索布放效率有待提高,不利于快速围控溢油区域。
此外,现有围油栏抗风浪能力差,溢油在波浪作用下容易溢过围油栏;现有溢油回收装置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智能化程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性强、回收效率高、可快速围控溢油的用于水面清理的智能油水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溢油回收效率低、围油栏布设效率低、适波形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城职业学院,未经永城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9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