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瓷器胎体物化痕迹检测与标型学结合的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4700.8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孙保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保鹏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瓷器 物化 痕迹 检测 标型学 结合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瓷器胎体物化痕迹检测与传统标型学结合的鉴定方法,本方法是标型学技术的科技化延伸、发展和改进,属于瓷器鉴定技术领域,本方法的应用和实施,是通过瓷器胎体最大年轮斑点的直径数值判断瓷器的相对生产年代;包括瓷器胎体年轮斑点发生、发展、变化、表现,及其成因和机理,亦即瓷器胎体年轮斑点的形状、颜色、年轮斑点的大小和多少;并利用瓷器胎体物化痕迹的检测与标型学鉴定结合的方式,从而保证了瓷器相对生产年代判断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瓷器鉴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瓷器胎体物化痕迹检测与标型学结合的鉴定方法;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国内外有与此技术相同的有关报道。
背景技术
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据福建古窑址考古发掘研究证明,瓷器发端于远古的陶器生产,在长期陶器烧造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溅落在烧造中陶器表面的草木灰,经过窑火锻炼往往成为结晶体,受此启发,商代的窑工们将草木灰制成溶液,涂抹在陶器胎坯的表面,烧制以后,器表就有了一层后来被称之为釉的结晶体,它不仅解决了陶器的渗漏问题,而且更加美观、卫生、实用,于是瓷器生产由此开始,后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瓷器生产日臻成熟,从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优质生活用品或艺术品;由于瓷器的生产年代久远,经历了不断发展进步和提高的过程,它们既有相同又有所不同,因而,如何判断瓷器的生产年代,便成了业界的重要课题;对于瓷器的断代,目前业界主要是采用传统“标型学”(国内称之为“眼学”)鉴定技术;所谓标型学,就是根据瓷器的器型、纹饰、胎、釉、工艺、款识等,来分析判断瓷器相对生产年代的鉴定技术。但大量事实证明,这种仅凭表象和经验判断瓷器相对生产年代的鉴定技术,没有客观量化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因而误判、错判的情形很难避免;经本申请人长期研究实践证明,运用现代科技显微检测技术和“痕迹学”理论,探知与瓷器年龄增长有着必然联系的胎体物化痕迹的数据,作为量化标准用于瓷器断代,可以完全避免或修正瓷器标型学鉴定误判、错判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结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标型学技术存在的弊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瓷器胎体物化痕迹检测与标型学结合的鉴定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剖析瓷器年轮斑点发生、发展、变化、表现,亦即年轮斑点的形状、颜色、大小和多少,认识瓷器胎体年轮斑点的成因和机理,从而用瓷器最大年轮斑点的直径数值判断瓷器的相对生产年代。
为贯彻本方法的实施,本发明制订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瓷器胎体物化痕迹检测与标型学结合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瓷器最大年轮斑点直径数值判断瓷器的相对生产年代;包括瓷器的釉面胎体年轮斑点的成因和机理,瓷器年轮斑点的形状、颜色、年轮斑点的大小和多少;
(一)瓷器年轮斑点的成因和机理
瓷器年轮斑点的生成,有五个基本因素:一是瓷器特殊的物理结构“胎体裹釉”的存在;二是瓷器胎体中微量元素的存在;三是瓷器釉面气孔的存在;四是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五是地球环境大气压强的存在;如果用文字描述它的生长过程表示为:大气压强→氧气→釉面气孔→胎体中的微量元素→积年氧化斑点=瓷器年轮斑点;这五个基本因素对于瓷器年轮斑点的生成,缺一不可,是造就瓷器年轮斑点生成的根本原因和机理所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保鹏,未经孙保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47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