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4260.6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宝;王广超;郭良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0 | 分类号: | B61G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魏炜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钩 自动控制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风管和解钩管路,主风管风两路,一路与主风管连接的第一限位开关,与第一限位开关连接的第二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连通至两位五通气控阀的触头;另一路与两位五通气控阀的进气口连通;解钩管路与解钩气缸连接;两位五通气控阀的工作口与推送气缸连接。该车钩自动控制系统可在单钩状态下,通过第一限位开关的触发实现电气车钩的伸出,通过第二限位开关的触发实现电气车钩的缩回。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钩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车辆要求的控制功能越来越多,在车钩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作业时,很多时候要求在单钩状态下检查电气车钩的推出与缩回功能。现有车钩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分为电路控制系统和气路控制系统,电路控制系统由于存在电磁干扰等因素,容易使得车钩误动作,而气路控制系统无法在单钩状态下对车钩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作业。
中国专利申请CN103863352A的公开了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风管路、解钩管路、MRP主气阀、UC解钩气阀、电钩推送气缸、解钩气缸、气控阀和手控电磁阀,气控阀的进气口与主风管路相连通,气控阀的副控端与MRP主气阀的左端相连通,气控阀的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分别与电钩推送气缸的前后两个接口相连通,气控阀的主控端与解钩管路相连通,MRP主气阀的右端与主风管路相连通,UC解钩气阀与解钩管路相连通,解钩气缸与解钩管路相连通,解钩管路与手控电磁阀的出气口相连通,手控电磁阀的进气口与主风管路相连通。该车钩自动控制系统通过MRP主气阀左端进气控制气控阀换向,进而使得电气车钩推出,日常维护和检修须两车钩配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车钩,所述车钩包括机械车钩和电气车钩;
解钩气缸,所述解钩气缸一端与所述机械车钩连接,另一端通过解钩管路与车厢上的解钩控制阀相连;所述解钩气缸的活塞杆可推动所述机械车钩解钩;
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的活塞杆可驱动所述电气车钩伸出或缩回;
主风管,所述主风管两端分别与安装于车钩上的第一风路截止阀和安装于所述车厢上的第二风路截止阀相连;
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第一限位开关一端与所述第一风路截止阀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开关相连;
两位五通气控阀,所述两位五通气控阀包括触头、进气口、两个工作口和两个排气口,所述两位五通气控阀的触头与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相连,所述两位五通气控阀的两个工作口与所述推送气缸的前端接口和后端接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包括第一触发端,所述第一触发端被触发后可使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
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包括第二触发端,所述第二触发端被触发后可使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
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和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内部的气路断开;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和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内部的气路连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械车钩包括:钩舌板,与所述钩舌板可转动连接的连挂杆,以及与所述钩舌板相连的手柄;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的第一触发端与拨叉相连;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钩舌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的第二触发端相对;
两个所述机械车钩连挂时,其中一所述机械车钩的连挂杆可驱动另一所述机械车钩的拨叉触发所述第一触发端,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
两个所述机械车钩解钩时,其中一所述机械车钩的钩舌板可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手柄离开所述第二触发端,使得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4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