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4027.8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杜林志;张震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4 | 分类号: | B60L3/04;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西咸新区秦***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高压 断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及车辆,其中,高压断电系统包括安全气囊控制器和第一断电装置,安全气囊控制器用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信号输出断电信号;第一断电装置串联在车辆的高压供电回路中且与安全气囊控制器相连,用以根据断电信号控制高压供电回路断电。由此,高压断电系统的断电控制回路短,反应时间短,断电保障高,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碰撞后的高压电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增程式、混动、纯电动和氢燃料等多种汽车的常用动力来源,高压锂电池的使用安全一直备受重视。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锂电池燃烧时正极产生氧气,一旦发生燃烧就很难停下来;另一方面,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该动力电池容易导致乘员或救援人员高压触电。因此,在高压锂电池受到剧烈碰撞后,如何第一时间切断高压电,避免产生短路燃烧和漏电,是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中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发生剧烈碰撞后,高压断电系统的断电方式为:由安全气囊控制器把信号传递给整车控制器,再由整车控制器把信号传递给电池控制器,然后由电池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高压继电器。如此设置,高压断电系统的控制回路长、反应时间长,致使车辆发生剧烈碰撞后高压触电的安全隐患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控制回路短,反应时间短,断电保障高,安全隐患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包括:安全气囊控制器,用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信号输出断电信号;第一断电装置,第一断电装置串联在车辆的高压供电回路中且与安全气囊控制器相连,用以根据断电信号控制高压供电回路断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通过将第一断电装置串联在车辆的高压供电回路中且与安全气囊控制器相连,能够实现断电信号控制高压供电回路断电。与相关技术相比,断电的控制回路更短,执行速度高,防控效果佳,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碰撞后的高压电安全隐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断电装置为烟火式断电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烟火式断电开关包括:点爆气体发生器、活塞和导电片,点爆气体发生器的控制端与安全气囊控制器相连,活塞设置在点爆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输出端与导电片之间,导电片串联在高压供电回路中,其中,点爆气体发生器根据断电信号生成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以切断导电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还包括:电池控制器和第二断电装置,其中,电池控制器与安全气囊控制器进行通信,用以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输出的断电信号,并将断电信号输出至第二断电装置;第二断电装置串联在高压供电回路中且与电池控制器相连,用以根据电池控制器输出的断电信号控制高压供电回路断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与安全气囊控制器和电池控制器进行通信,用以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输出的断电信号,并将断电信号输出至电池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断电装置为高压继电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高压供电回路包括:动力电池和过流保护装置,过流保护装置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用以对动力电池进行过流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过流保护装置为高压熔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高压断电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40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