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三轮车的转向助力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三轮车前叉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3477.5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3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杨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B62K2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1 | 代理人: | 李保平 |
地址: | 4672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三轮车 转向 助力 装置 使用 前叉 总成 | ||
本发明首先提供用于三轮车的转向助力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三轮车前叉总成,包括被配置为与方向盘连接的扭力输入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与方向柱连接可带动方向柱转动的扭力输出装置;所述扭力输入装置和所述扭力输出装置被配置为在同一力矩调整装置中,所述力矩调整装置为行星齿轮系机构;所述力矩调整装置被配置为在扭力输入端与扭力输出端在力矩保持平衡的状态下,扭力输入端以小于扭力输出端需要克服的阻力驱动。
本发明涉及转向助力装置,特别涉及用于三轮车转向的助力装置,和涉及一种使用用于三轮车转向的助力装置的前叉总成。
背景技术
三轮车由于制造维修成本低、负载高,在广大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三轮车转向不同于四轮汽车的转向,三轮车转向系统包括与前轮两端转轴固定的前叉,前叉设有减震系统,前叉的上端通过连板与方向柱固定连接,其中方向柱的上端部连接方向盘,在进行转向动作时,方向盘带动方向柱、前叉、前轮进行转动以实现转向,在转向过程中其阻力主要来源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当车身较重或负载较多情况下,其转向阻力大大增加,而受限于三轮车本身的结构因素,三轮车并不能像四轮汽车一样采用复杂的连杆式助力装置;而采用成本较高的电动助力系统又将会偏离三轮车的市场定位。
基于上述原因,传统的三轮车一直没有出现三轮车转向助力的技术,而随着使用者对于产品日益增长的要求,对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三轮车转向助力系统需求就越来越紧迫。
传统的做法是通过降低三轮车前身的重量,使得车身中心后移,以降低三轮车前轮与地面之间正压力,从而降低转向时的阻力。但是随着带棚三轮车普及,整车前部的驾驶室造成了车身前部整体偏重,转向力值大大增加,特别是在骑行中转向太重,严重影响行驶过程中操控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三轮车转向的助力装置,以解决带棚三轮车在操控过程中转向阻力较大,不易于操控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被配置为与方向盘连接的扭力输入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与方向柱连接可带动方向柱转动的扭力输出装置;所述扭力输入装置和所述扭力输出装置被配置为在同一力矩调整装置中,所述力矩调整装置为行星齿轮系机构;所述力矩调整装置被配置为在扭力输入端与扭力输出端在力矩保持平衡的状态下,扭力输入端以小于扭力输出端需要克服的阻力驱动。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星轮系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之间设有与第一、第二锥齿轮啮合的行星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扭力输入装置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扭力输出装置的输出件传动连接。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星轮为成对对称设置且通过一转轴转动布置于一行星架上,所述行星架作为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输出件传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伸出于箱体外侧并设有用于与方向盘或方向盘过渡件连接的连接头102,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箱体对应的部分通过轴承与所述箱体想成转动配合。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的输入轴。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形成法兰盘的连接结构且设有用于方向柱插入至行星架处的让位孔。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配合设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箱盖,所述箱体中部包括一用于容纳所述行星架的腔体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处的轴承配合的轴承座处。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使用上述装置的前叉总成,
所述前叉总成包括方向柱,所述方向柱设有与所述行星架止转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输入轴伸出于箱体的部分设有与方向底座止转配合的结构,所述连接头位于方向底座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3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