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锂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64118.4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5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菊池政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C01G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在用作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时,即使在高电压下反复充放电,也几乎没有循环特性的劣化,并且能量密度保持率高,以及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即使在高电压下反复充放电,也几乎没有循环特性的劣化,并且能量密度保持率高。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钴型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附着有含有Ti的化合物和含有Mg的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便携化和无线化的快速发展,作为膝上型电脑、手机、摄像机等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源,锂离子二次电池已进入实用阶段。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自1980年水岛等人报道了钴酸锂能够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以来,关于锂型复合氧化物的研究开发便活跃地展开,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案。
然而,由于钴原子的溶出等,使用钴酸锂的锂二次电池存在循环特性劣化的问题。
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使用钴酸锂颗粒表面上钛的存在比例为20%以上的锂钴型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下述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由含有0.20~2.00重量%Ti原子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组成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使用锂钴型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在上述锂钴型复合氧化物中,从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颗粒表面起沿深度方向存在有Ti原子,并且具有在颗粒表面处呈最大的浓度梯度。另外,下述专利文献3和下述专利文献4提出了使用含有Sr原子和Ti原子的锂钴型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31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1/043296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82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182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存在需求。其手段之一包括提高电压,例如提高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然而,即使是在这些常规的技术中,高电压下的重复充电和放电仍会引起循环特性劣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在用作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时,即使在高电压下反复充放电,也几乎没有循环特性的劣化,并且能量密度保持率高;以及提供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即使在高电压下反复充放电,也几乎没有循环特性的劣化,并且能量密度保持率高。
技术方案
考虑到上述现状,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详尽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其中锂钴型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表面附着有特定化合物的材料作为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得到的二次电池即使在高电压下反复充放电也几乎没有循环特性的劣化,并且能量密度保持率高,并基于此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1)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包括锂钴型复合氧化物颗粒,上述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附着有含有Ti的化合物和含有Mg的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2)提供根据(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含有Ti的化合物是含有Ti的氧化物。
另外,本发明(3)提供根据(1)或(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含有Ti的化合物的附着量按Ti原子计相对于锂钴型复合氧化物颗粒中的Co为0.01~5.00摩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641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鞋类物品的缓冲元件
- 下一篇:用于导丝放置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