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继装置、通信网络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80053934.5 | 申请日: | 2020-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7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名取清;松本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继 装置 通信 网络 系统 以及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中继装置,与第一通信网络以及利用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网络连接,
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具备保存有要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送的控制信息的第一有效载荷、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的第一数据ID以及基于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ID计算出并保存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错误检测码,
所述中继装置生成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具备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有效载荷以及表示在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ID,
所述中继装置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数据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基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中的发送目的地、所述第一数据中保存的所述控制信息的种类或者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进行发送的发送周期而被分组,并且所述第一数据按分组后的多个所述第一数据被保存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包含与保存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所述控制信息的大小有关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相比,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每单位时间的数据通信量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利用的第一通信协议是控制器局域网协议即CAN协议或者具有灵活数据速率的CAN协议即CAN FD协议,
在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所述CAN协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利用的第二通信协议是所述CAN FD协议或者以太网(注册商标)协议,
在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是所述CAN FD协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所利用的第二通信协议是所述以太网协议。
6.一种通信网络系统,具备:
第一电子控制装置,其与第一通信网络连接;
第二电子控制装置,其与利用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网络连接;以及
中继装置,其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及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控制装置生成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具备保存有要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送的控制信息的第一有效载荷、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的第一数据ID以及基于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ID计算出并保存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错误检测码,
所述第一电子控制装置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一数据向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发送,
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中继装置生成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具备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有效载荷以及表示在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ID,
所述中继装置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数据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送,
所述第二电子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接收所述第二数据,
所述第二电子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二数据获取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第二电子控制装置基于获取到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所述错误检测码来进行所述第一数据的错误检测。
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由与第一通信网络以及利用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网络连接的中继装置执行,在所述通信控制方法中,
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具备保存有要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送的控制信息的第一有效载荷、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的第一数据ID以及基于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ID计算出并保存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的错误检测码,
生成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具备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有效载荷以及表示在所述第二有效载荷中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ID,
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二数据向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539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