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器和带有变速器的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30513.0 | 申请日: | 202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2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M·雷希;S·贝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采埃孚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1/46 | 分类号: | F16H1/46;B60K17/16;F16H48/10;F16H3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 地址: | 德国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带有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G),该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0)、第一输出轴(11)、第二输出轴(12)、第一行星齿轮组(P1)以及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行星齿轮组(P2),每个行星齿轮组(P1,P2)均包括多个元件(E11,E21,E31,E12,E22,E32)。输入轴(10)、两个输出轴(11,12)、行星齿轮组(P1,P2)以及这些行星齿轮组的元件被布置和设计成使得:‑通过输入轴(10)引入的转矩以限定的比率被转换和分配到两个输出轴(11,12),并且‑防止总和转矩的产生,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至少一个元件(E31)旋转固定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元件(E12),并且‑第二行星齿轮组(P2)的另一元件(E22)固定到不可旋转的元件(GG)。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一行星齿轮组以及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行星齿轮组,其中,行星齿轮组均包括多个元件。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所述类型的变速器的车辆。
这种变速器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例如从DE 10 2011 079 975 A1中已知。所述类型的变速器使得作为输出转矩与输入转矩的比率的转矩转换和作为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的比率的速度比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替代的变速器,该变速器尤其具有较短的轴向长度,并且在机械上没那么复杂。
该目的通过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变速器和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6的特征的车辆来实现。
从已知的变速器出发,变速器的特征在于:输入轴、两个输出轴、行星齿轮组以及行星齿轮组的元件被布置和配置成使得通过输入轴引入的转矩在两个输出轴之间以限定的比率转换和分配,并且防止总和转矩的产生。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至少一个元件连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元件,并且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另一元件固定到不可旋转的结构元件。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轴”应理解为变速器的可旋转结构件,变速器的相应相关联的部件通过该可旋转结构件联合旋转地彼此连接,或者当对应的换挡元件被致动时,通过该可旋转结构件建立这种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轴可以轴向地或径向地或者同时轴向地和径向地将部件彼此连接。因此,相应的轴还可以作为中间件存在,例如,相应的部件通过该中间件径向地连接。
这些元件特别是太阳齿轮、行星架和环齿轮的形式。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轴向”是指在纵向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取向,行星齿轮组沿着该纵向中心轴线布置成相对于彼此同轴。“径向”则应理解为是指在位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上的轴的直径方向上的取向。
如果元件是固定的,防止了其旋转。变速器的不可旋转的结构元件优选地可以是永久静止的部件,优选地是变速器的壳体、这种壳体的一部分或者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结构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例如在差速器壳处产生总和转矩。防止总和转矩的产生是指旋转结构元件(输入轴、输出轴、行星齿轮组的元件)没有像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差速器中的情况那样受到作用在两个输出轴上的单独转矩的总和的作用。
变速器可以例如被设计成使得:
输入轴联合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
第一输出轴联合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联合旋转地连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一元件;
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元件固定到变速器的不可旋转的结构元件;
第二输出轴联合旋转地连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元件。
因此,提供了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能够通过单个整体组件实现以前通过两个单独的组件实现的转矩转换和转矩分配这两种功能。因此,本发明构成了一种变速器齿轮装置与差速器组合式变速器,该变速器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壳体支撑件实现转矩转换,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输出轴的转矩分配。术语“整体式差速器”也可以在本上下文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采埃孚股份公司,未经采埃孚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0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