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儿茶素类的饮料、其制造方法及降低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苦味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24457.X | 申请日: | 2020-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1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中原光一;植村真秀;吉井孝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A23L2/00;A23L2/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洪俊梅;杨国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儿茶素 饮料 制造 方法 降低 苦味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苦味得到降低的含儿茶素类的饮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降低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苦味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等,其特征在于,含有儿茶素类的1种以上及乙基糖苷,且乙基糖苷相对于儿茶素类的重量比例(乙基糖苷/儿茶素类)为0.5~3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儿茶素类的饮料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降低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苦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儿茶素类为多酚的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抑制胆固醇上升作用等有用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含有较高浓度的儿茶素类的饮料正在开发。然而,这样的饮料有时伴随有来自儿茶素类的强烈苦味,而降低儿茶素类的苦味的方法尚在研究中。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抑制儿茶素类的苦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选自肉豆蔻、三分三、续随子、白英、接骨木、刺五加、芝麻、桑、苏木、红麹菌、紫苏、韭菜、罗勒、葶苈、凤仙花及它们的萃取物中的1种以上为有效成分的苦味抑制剂。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18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苦味抑制剂以肉豆蔻、韭菜等植物或其萃取物为有效成分,而这样的植物或其萃取物有时具有特有的风味。因此,当将这些添加至含有儿茶素类的饮料中时,即使可降低来自儿茶素类的苦味,有时也会赋予植物或其萃取物的风味,而破坏饮料的风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苦味得到降低的含儿茶素类的饮料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降低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苦味的方法。
本发明者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含有1种以上儿茶素类的饮料中,通过相对于儿茶素类以规定比例含有乙基糖苷,可降低来自儿茶素类的苦味。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含儿茶素类的饮料、其制造方法等。
[1]一种含儿茶素类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儿茶素类的1种以上及乙基糖苷,且乙基糖苷相对于儿茶素类的重量比例,即乙基糖苷/儿茶素类,为0.5~35。
[2]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乙基糖苷为乙基葡糖苷。
[3]根据[1]或[2]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儿茶素类的浓度为300~2000ppm。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乙基糖苷的浓度为1000~20000ppm。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为茶饮料。
[6]根据[5]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茶饮料为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或红茶饮料。
[7]一种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制造方法,其为含有儿茶素类的1种以上及乙基糖苷的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饮料中的乙基糖苷相对于儿茶素类的重量比例,即乙基糖苷/儿茶素类,达到0.5~35的方式调配乙基糖苷的工序。
[8]一种降低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苦味的方法,其为降低含有儿茶素类的1种以上的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苦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饮料中的乙基糖苷相对于儿茶素类的重量比例,即乙基糖苷/儿茶素类,达到0.5~35的方式调配乙基糖苷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苦味得到降低的含儿茶素类的饮料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还可提供降低含儿茶素类的饮料的苦味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含儿茶素类的饮料>
本发明的含儿茶素类的饮料含有儿茶素类的1种以上及乙基糖苷,乙基糖苷相对于儿茶素类的重量比例(乙基糖苷/儿茶素类)为0.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未经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24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