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绞盘补偿牵引装置的减重支撑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7718.7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6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朴寿铉;朴正圭;池映勋;赵廷浩;金湖峻;崔同恩;安哲雄;韩彰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海科识 |
主分类号: | A63B21/00 | 分类号: | A63B21/00;A63B23/04;A63B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安山市常绿区汉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绞盘 补偿 牵引 装置 支撑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的减重支撑系统(1)的特征在于,设置在支撑框架(10)的绞盘补偿牵引装置(10‑2)通过与用于缠绕或解绕绞盘金属线(21‑1)的绞盘(21)相连接的重锤(27)的重量平衡效应(Weight Balance Effect)来对装具附加重量进行负荷补偿,在支撑框架(10)中,与装具(Harness)(50)相连接并承受装具附加重量的绞盘金属线(21‑1)向外部伸出,从而相比于致动器补偿牵引装置,可以降低减重支撑系统(1)的制造成本,尤其,利用绞盘上端位置传感器(40‑1)、绞盘下端位置传感器(40‑2)和重量检测传感器(40‑3)的组合来使手动操作最小化,由此还提供对于减重支撑系统(1)的使用人员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步行训练的减重支撑系统,尤其,涉及可通过运行来使绞盘补偿牵引装置实现训练强度的多样化并大幅减少手动操作步骤的减重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步行牵引系统(减重支撑(BWS,Body Weight Support))(以下称为减重支撑(BWS)系统)包括重量补偿牵引装置,以便在进行步行训练时,不会感到由步行训练者的体重造成的负荷负担。
具体地,上述重量补偿牵引装置分为重锤适用结构和致动器适用结构。
作为一例,上述重锤补偿牵引装置利用重锤承受对于步行训练者的负荷负担,通过增减重锤的数量来减轻负荷负担并调节步行训练强度。相反,上述致动器补偿牵引装置利用弹簧和致动器的组合来承受对于步行训练者的负荷负担,随着致动器的工作变化,通过弹簧的弹性斥力变化来减轻负荷负担并调节步行训练强度。
因此,减重支撑系统可通过重锤补偿牵引装置或致动器补偿牵引装置来有效获得有助于通过大脑可塑性进行步行训练的双足步行姿势体验。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相比于优点,因上述重锤补偿牵引装置及上述致动器补偿牵引装置具有较大的缺点而需要改善。
作为一例,虽然上述重锤补偿牵引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和低廉的制造成本,但是减重支撑系统所需的设置重量补偿/姿势/训练强度等功能均需要手动操作,尤其,为了增减重锤的数量而需要大量手动操作的工作,例如,需要利用额外的固定手段(LockingMeans)来固定重锤,因此,具有使用人员的便利性非常低的缺点。
相反,上述致动器补偿牵引装置通过大幅减少手动操作上的不便而具有使用人员对减重支撑系统的便利性优异的优点,但是,因弹簧和致动器的组合而存在结构变得复杂并提高制造成本的缺点。
因此,为了满足因各种事故等而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减重支撑系统需要具有如下的重量补偿牵引装置,其具有作为重锤方式优点的结构/成本竞争力,同时具有作为致动器方式优点的使用人员便利性。
为此,考虑到如上所述的因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绞盘补偿牵引装置的减重支撑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其中通过利用重锤和绞盘的结合的重量平衡效应(WeightBalance Effect)来实现减重支撑系统所需的重量补偿范围的扩张,尤其,通过利用重锤、绞盘及传感器的组合的协同效应(Synergies Effect)来实现减重支撑系统所需的设置重量补偿/姿势/训练强度等功能。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减重支撑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与装具(Harness)相连接并承受装具附加重量的绞盘金属线向外部伸出;以及绞盘补偿牵引装置,通过与用于缠绕或解绕上述绞盘金属线的绞盘相连接的重锤的重量平衡效应对上述装具附加重量进行负荷补偿。
根据优选实施例,上述负荷补偿能够允许将上述装具附加重量的范围设定为0~80kg重量。
根据优选实施例,上述绞盘为电动绞盘,上述重锤通过单位重锤的组合来减轻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海科识,未经株式会社海科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7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业车辆
- 下一篇:步行自动化机器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