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绞盘补偿牵引装置的减重支撑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7718.7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6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朴寿铉;朴正圭;池映勋;赵廷浩;金湖峻;崔同恩;安哲雄;韩彰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海科识 |
主分类号: | A63B21/00 | 分类号: | A63B21/00;A63B23/04;A63B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安山市常绿区汉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绞盘 补偿 牵引 装置 支撑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与装具相连接并承受装具附加重量的绞盘金属线向外部伸出;以及
绞盘补偿牵引装置,通过与用于缠绕或解绕上述绞盘金属线的绞盘相连接的重锤的重量平衡效应对上述装具附加重量进行负荷补偿,
上述绞盘补偿牵引装置包括绞盘运动导向器,上述绞盘运动导向器使得上述绞盘通过上述装具附加重量与上述重锤的补偿负荷之差来进行上下移动,
上述绞盘运动导向器包括:
主柱,用于引导将向上移动的位置更改为设置绞盘位置和训练绞盘位置的上述绞盘的移动;
绞盘板,结合有上述绞盘和上述主柱,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传感器板,位置被固定,以形成上述绞盘的初始绞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荷补偿能够允许将上述装具附加重量的范围设定为0~80kg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绞盘为电动绞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重锤通过单位重锤的组合来减轻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绞盘位置由绞盘上端位置传感器形成,上述绞盘上端位置传感器以非接触结构形成上述设置绞盘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绞盘上端位置传感器包括:
位置传感器靶,与上述绞盘板一同移动;以及
光传感器,固定在上述传感器板,通过上述位置传感器靶阻隔发射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训练绞盘位置由绞盘下端位置传感器形成,上述绞盘下端位置传感器以非接触结构形成上述设置绞盘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绞盘下端位置传感器包括:
位置传感器靶,与上述绞盘板一同移动;以及
光传感器,固定在上述传感器板,通过上述位置传感器靶阻隔发射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绞盘补偿牵引装置包括重量检测传感器,
上述重量检测传感器包括:
红外金属线传感器,用于产生红外金属线;以及
反射板,设置在上述重锤,用于向上述红外金属线传感器反射上述红外金属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板用于固定上述重锤的单位重锤的组合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绞盘补偿牵引装置包括绞盘平衡器,上述绞盘平衡器起到绞盘重锤的作用,用于抵消包括上述绞盘在内的绞盘结构物的总重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绞盘平衡器被引导到副柱并沿着与上述绞盘相反的方向移动,上述副柱的一端固定于通过与上述副柱框架相结合的侧板固定的柱支架。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支撑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绞盘补偿牵引装置的控制步骤,在上述绞盘补偿牵引装置的控制步骤中,在缠绕或解绕绞盘金属线的绞盘连接重锤,上述绞盘金属线承受从支撑框架伸出并施加于装具的装具附加重量,通过上述绞盘的上下移动动作来实现对上述装具附加重量进行负荷补偿的上述重锤的重量平衡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海科识,未经株式会社海科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77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业车辆
- 下一篇:步行自动化机器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