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气泡生成用流道管材、应用该管材的集成流道单元及纳米气泡产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02640.X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2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泳豪;刘太根;刘峨榄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泳豪 |
主分类号: | B01F23/231 | 分类号: | B01F23/231;B01F25/314;B01F25/433;B01F23/232;B01F25/40 |
代理公司: | 保定市燕赵恒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3121 | 代理人: | 周献济 |
地址: | 韩国首尔市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气泡 生成 用流道 管材 应用 集成 单元 产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气泡生成用流道管材、应用该管材的集成流道单元以及纳米气泡产生器,可显著地提高纳米气泡的生成量。对比流道断面积,通过延长流道断面的周长,通过增加流道断面的周长,将与流体单位容积的摩擦面积极大化,流道的单位长度无需连接便可连续形成数十米以上,且可以高密度集成产生器;纳米气泡生成用流道管材,其主体为可以弯曲的单一管状,为了扩大与流体表面的摩擦面积,在流道的内部设置分隔内部空间的一个以上的分隔壁,分隔壁沿流体流动方向一体式连续形成。主体为了达到自由折弯、卷绕的目的,由硅胶、橡胶及软性树脂材料中的一种具有良好软性的材料,通过挤出成型的方式制成,分隔壁沿主体的长度方向连续形成为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气泡生成用流道管材,通过增加流道断面的周长,将与流体单位容积的摩擦面积极大化,流道的单位长度无需连接便可连续形成数十米以上,且可以高密度集成;通过本发明可显著提高纳米气泡的生成量;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应用该管材的集成流道单元及纳米气泡产生器。
【先前技術】
一般情况下,微小的气泡根据其大小,可分为微气泡和纳米气泡。
微气泡为50㎛以下的非常小的气泡,以0.1cm/sec非常慢的速度浮到水面后,在2~3分钟以内消失;
纳米气泡为微气泡进一步微小化的数百㎚以下的极为微小的气泡,与一般气泡及微气泡相比,在许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
在液体里的直径为数毫米以上的一般气泡,在形成的同时浮到水面后破掉。反之,纳米气泡则因浮力小可在液体里留存数十小时。
当纳米气泡长时间在液体里的时候,纳米气泡内部的气体通过其表面,逐渐与液体溶解,在这过程中,其大小将逐步变得更小,纳米气泡越小,表面面积对其容积的比率越大, 因此,纳米气泡内部的气体与液体溶解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纳米气泡应用于渔业、农业领域的各种养殖、无土栽培、医疗领域的精密诊断及物理治疗、生活领域的污废水及污废油的高纯度净化处理、灭菌、消毒、去味、清洗等诸多领域。
例如,对水进行处理时,将空气有效地注入水中,可改善水质、降低处理时间;对废水或废油进行处理时,有效地注入比如臭氧等氧化性强的气体,可分解或去除包含在废水或废油中的各种恶臭物质。
纳米气泡的形成在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流体在受压力下流动时,与流道内壁接触,在流体表面发生摩擦,为了降低摩擦阻力,混合流体分解为更加微小化的过程。
先前技术中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采用的方法是在流腔内部形成回流的结构,延长形成摩擦的流道,或者为了对流体全程加压设置回转体的方式等。
这种先前技术在流腔内部形成流道,为了构成纳米气泡生成所需长度的流道,在流腔内部设置之字形模式的分隔体形成回流流道或者设置多重回转体。因此,结构复杂、重量重。
如上所述,因制作复杂、成本过高等原因,导致性价比不高。而且,需要较大的空间,难以使用于规模小的工厂或家庭用。
另外,因流道的长度受限,在纳米气泡的微小化品质及生产量方面,具有不足点。
【发明内容】
【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气泡生成用流道管材,流道是生成纳米气泡所具备的条件,对比流道断面积,通过增加流道断面的周长,将与流体单位容积的摩擦面积极大化,采取可自由弯曲的单一管体的形式,长度无需连接便可连续形成数十米以上的流道,因而显著地提高纳米气泡的生产性及经济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纳米气泡生成用流道管材及应用该管材的集成流道单元。所述纳米气泡生成用流道管材可通过操作者的力气便可自由折弯,因而易于设置于较小的空间内部;而且,可以高密度集成,可以简单的结构制作纳米气泡产生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泳豪,未经刘泳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26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