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驾驶室铝合金后悬置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330610.8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89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花蕊;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大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驾驶室 铝合金 悬置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量化驾驶室铝合金后悬置支架,该种轻量化驾驶室铝合金后悬置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从上至下包括上部部分、中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具有第一车身连接部,所述中部部分的一侧设有减重器安装部,所述上部部分包括自下而上宽度逐渐收窄的伸长臂,所述伸长臂的顶端弯折而形成弯折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的厚度h1、中部部分的厚度h2、下部部分的厚度h3,满足h3h2h1,所述伸长臂表面成型有互相交错成网状的多条凸筋。该轻量化支架相对传统的铸铁支架减重可达56%以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悬置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驾驶室铝合金后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对于环境的保护越来越严格,对汽车排放标准及燃油标准进一步严格限制,主流车企不得不改善汽车排放标准及降低油耗,汽车轻量化对汽车排放及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起关键性作用,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能够降低整车尾气排放,促使整车能够达到国家汽车尾气排放等相关法规。
重型卡车驾驶室悬置的功能是通过前、后悬置支架与车架、驾驶室本体连接支撑起驾驶室,利用弹性元件和减震器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通过结构中的弹性元件实现防止车身在转动等行驶工况下发生的侧向倾斜。现有技术的后悬置支架通常采用铸铁,例如公开号为CN2048217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新型驾驶室后悬置支架》,该种后悬置支架重量一般可达到7kg以上,不利于整车轻量化;但是直接将该种支架改成铸造铝合金材质,轻量化效果一般,且强度不足,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且易出现铸造缺陷,使得铸件的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轻量化效果、保证强度、不易出现铸造缺陷的轻量化驾驶室铝合金后悬置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轻量化驾驶室铝合金后悬置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从上至下包括上部部分、中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具有第一车身连接部,所述中部部分的一侧设有减重器安装部,所述上部部分包括自下而上宽度逐渐收窄的伸长臂,所述伸长臂的顶端弯折而形成弯折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的厚度h1、中部部分的厚度h2、下部部分的厚度h3,满足h3h2h1,所述伸长臂表面成型有互相交错成网状的多条凸筋。
为了利于气体均匀排放和便于铝液流动,所述凸筋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多条横凸筋,以及与所述横凸筋垂直设置的多条纵凸筋。
为了更利于气体均匀排放和使得铸造组织均匀,所述多条横凸筋之间间隔均匀设置,所述多条纵凸筋之间间隔均匀设置。
为了分散减重器安装部下方的应力,从而降低支架开裂风险,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每个第一连接孔的外周成型有对应的安装凸台;所述减重器安装部的下端分别向两侧延伸有左加强筋、右加强筋,所述左加强筋、右加强筋分别延伸与对应的所述安装凸台连接。
为了增加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重,所述左加强筋、右加强筋自所述减重器安装部的一端至所述安装凸台的一端高度逐渐减小。
为了加强第二车身连接部与支架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减重器安装部相背的一侧设有第二车身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表面向上部部分延伸设有主加强筋。
为了减重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强度,所述主加强筋的厚度h4为3h4≤10mm。
为了减重的同时减少铸造缺陷的产生,所述主加强筋自下而上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自下而上高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分段从所述第一分段的端部高度不变地向上延伸、直至所述第二分段的端部与所述上部部分的表面圆滑过渡。该第一分段能够提高第二车身连接部与支架主体连接位置的强度,该第二分段的设置便于充型过程中的铝液流动,减少铸造缺陷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大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大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306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吸气式气液混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