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加强件、后侧围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28410.9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29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松;吴健余;邓文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加强 后侧围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加强件、后侧围结构及车辆,所述车身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后轮罩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端设有用于与D柱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后形成倒“T”形板、“H”形板或三角形板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加强件,其优点是优化了现有车身的应力分布,增强了车身扭转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加强件。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上述车身加强件的后侧围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上述后侧围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因为布置空间不足缺少C环结构,或掀背汽车的白车身缺少衣帽架结构,存在抵抗变形能力差,导致扭转刚度性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加强件,其优点是优化了现有车身的应力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后轮罩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端设有用于与D柱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后形成倒“T”形板、“H”形板或三角形板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加强件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后形成倒“T”形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为横向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为纵向板。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用于增强横向支撑力的翻边,所述翻边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相抵。
所述第一加强板由前端至后端的宽度逐步递增。
所述第二加强板设有用于增强纵向支撑力的“U”形弯折部。
所述车身加强件还包括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左侧或右侧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前侧设有用于与后轮罩板的后侧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加强板的后侧设有用于与D柱板的内侧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中央设有用于减重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加强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汽车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D柱内板上的应力经第二加强板和第一加强板传递至轮罩与侧围外板上,从而改善了应力分布,降低了因局部高应力而发生断裂的风险,从而实现增强了车身扭转刚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一种后侧围结构,其优点是增强了后侧围结构的扭转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侧围结构,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车身加强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后侧围结构的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后侧围结构的D柱内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侧围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围结构由于包括上述所述的车身加强件,从而实现了提高了后侧围结构的刚度,降低了因局部高应力而发生断裂的风险,从而实现增强了后侧围结构扭转刚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优点是增强了整车的扭转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后侧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由于包括上述所述的后侧围结构,从而实现了提高了整车的刚度,降低了因局部高应力而发生断裂的风险,从而实现增强了整车扭转刚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加强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加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28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牵引挂钩装置及拖车
- 下一篇:一种装饰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