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77636.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7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辰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林凡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包括一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包括一出光口;多个光源,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扩散板,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扩散板封闭所述出光口;量子点膜片,设置在所述扩散板上;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膜片上,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依次穿过所述扩散板,所述量子点膜片和所述光线膜片;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基板,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倒装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第一电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基板的第一焊盘,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第二电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焊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模组有利于实现产品超薄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显示器件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用于给显示器件提供发光的背光源。目前的背光模组为反射式背光结构,具体地:使用含碗杯状支架的直射型LED灯珠,通过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工艺将该LED灯珠贴设于PCB板上制成LED光源,再在该LED光源上盖设反射式透镜,制成该反射式背光结构。
目前使用的反射式背光结构,由于使用了反射式透镜,增加了物料的使用,同时透镜的高度使得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增加,这样将造成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厚,应用在电视或手机等显示产品上则不利于显示产品的超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制造工艺简单,且有利于实现显示产品的超薄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包括一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包括一出光口;
多个光源,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扩散板,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所述扩散板封闭所述出光口;
量子点膜片,设置在所述扩散板上;
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膜片上,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依次穿过所述扩散板,所述量子点膜片和所述光线膜片;
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基板,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倒装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第一电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基板的第一焊盘,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第二电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焊盘。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还包括透明胶层,所述透明胶层包覆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
衬底;
发光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电流扩散层,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
凹槽,位于衬底上,暴露出所述第一半导体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流扩散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有源层包括周期生长的阱层和垒层。
进一步地,所述阱层和所述垒层的总层数为40-50层。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光源的距离为5-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辰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辰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7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式智能高压真空断路器
- 下一篇:一种桥梁防撞用船舶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