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码头前沿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装卸作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8522.3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48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万骞;肖宇松;丁跃凡;张峰;徐威;周伟丽;曹萍;郭浩;马超;张哲;汤杰;马富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04 | 分类号: | B65G67/04;B65G67/60;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代婵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码头 前沿 铁水 联运 车船 装卸 作业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码头前沿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装卸作业系统,该系统包括港口码头、平行于岸线的铁路装卸线以及用于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一起重机,还包括交接堆场以及用于对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二起重机,第一起重机、第二起重机的横向起吊移动作业区域均覆盖交接堆场。本实用新型既有集卡车作业系统流程,同时可以实施铁水联运的车船直取作业流程,既减少了集卡车水平运输工作量,且解决了车船短时间不匹配情况下的车船直取问题,另外有效解决了车船直取装卸作业岸桥装卸效率低下问题,解决了集装箱直接换装的局限性,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在运输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真正意义上铁水联运的高效无缝衔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码头前沿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装卸作业系统。
背景技术
集装箱铁水联运是指集装箱经由列车换装至船舶或由船舶换装至列车,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和时间位移的运输过程,整个过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综合运输方式,具有实现货物运输无缝衔接,节约物流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综合优势。
目前集装箱铁水联运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模式一:铁路装卸线位于港口后方堆场。此种模式下铁路集装箱装卸线与码头岸桥存在一定距离,集装箱换装运输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内部集卡车通过场内道路运输进行短驳。
2、模式二:铁路装卸线延伸到码头前沿,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的换装作业不经过堆场作业,集装箱可以通过岸桥实现车船直取。从而实现集装箱不经过堆场堆存直接换装,减少了集卡车运输环节和堆场堆存作业环节以及装卸机械数量,大大节省了堆场面积,减少了作业时间,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集装箱铁水联运既有模式局限性分析如下:
模式一的作业流程是:
船舶←→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内部集卡车←→后方堆场及堆场门机←→铁路装卸线门式起重机←→铁路车辆。
模式二的作业流程是:
船舶←→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码头前沿铁路装卸线车辆。
模式一存在的问题是:
1)增加了内部集卡运输环节和装卸运输设备,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都相应增加。
2)铁路装卸区需配备装卸设备和堆场,工程投入较大,运营成本加大。
模式二存在的问题是:
1)铁路车辆无动力停留在码头前沿装卸线,船舶在港装卸期间是固定停泊在泊位状态;船舶与铁路车辆间的集装箱换装需要通过码头前沿岸桥大车纵向移动装卸实现。由于岸桥(大车)纵向移动速度较慢45m/min,每一钩往返移动距离长100~600m(平均移动350m),移动过程中每小时只能够装卸6~10个标准集装箱。岸桥需要沿着轨道在车辆和船舶间往返移动作业,效率较低,而且相邻的岸桥阻挡了作业岸桥的走行。主要时间浪费在岸桥设备走行上。且码头前沿不能实现多台岸桥同步作业。因此一般码头前沿岸桥下不设铁路装卸线,已经设立的基本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8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厨余垃圾处理器
- 下一篇:一种陶瓷材料的全部位养生温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