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场限环终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8121.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6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张光亚;朱勇华;付国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美浦森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H01L29/06;H01L29/1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企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7 | 代理人: | 杨立铭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二极管 场限环 终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场限环终端结构,包括: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在N型外延层靠顶部设置JTE主结区,在所述JTE主结区的附近设置四个附加的外侧P‑环,JTE主结区和外侧P‑环的结深为0.5‑1微米,JTE主结区的宽度为20‑30微米,所述外侧P‑环的环间距为2‑3微米,环宽为4‑8微米,所述JTE主结区的顶部部分覆盖设置正面金属,所述正面金属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的N型外延层的顶部,所述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的底部设置背面金属。通过设置JTE主结区和外侧P‑环,当JTE主结区区域被耗尽时,外侧附加的四个外侧P‑环也会被包围进入N型漂移区的耗尽区,P‑环内部被部分耗尽,JTE主结区的利用率变高,有效提高终端效率并获得较高的电压,而且掺杂浓度可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场限环终端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由于SIC二极管器件截止环处电场集中效应的存在导致器件提前击穿,为了实现高阻断电压,设计合适的终端结构对于SIC二极管器件来说非常关键。应用最为广泛的终端技术包括场版和结终端扩展。场版技术优点在于结构和工艺简单,但存在电介质层可靠性问题与终端效率低等缺点。结终端扩展技术尽管可以获得接近100%的终端效率,一个重要的难点在于对结终端扩展区域掺杂剂量的控制。
综上,现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设置JTE主结区和外侧P-环,当JTE主结区区域被耗尽时,外侧附加的四个外侧P-环也会被包围进入N型漂移区的耗尽区,P-环内部被部分耗尽,从而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场限环终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介质层可靠性问题、终端效率低及掺杂剂量难控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场限环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所述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上设置N型外延层,在所述N型外延层靠顶部设置JTE主结区,在所述JTE主结区的附近设置四个附加的外侧P-环,所述JTE主结区和所述外侧P-环的结深为0.5-1微米,所述JTE主结区的宽度为20-30微米,所述外侧P-环的环间距为2-3微米,环宽为4-8微米,所述JTE主结区的顶部部分覆盖设置正面金属,所述正面金属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的N型外延层的顶部,所述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的底部设置背面金属。
优选的,所述JTE主结区和所述外侧P-环的掺杂浓度均为1~8*1017cm-3。
优选的,所述JTE主结区与最近的所述外侧P-环的间距小于所述外侧P-环的环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化硅二极管场限环终端结构,包括: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所述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上设置N型外延层,在所述N型外延层靠顶部设置JTE主结区,在所述JTE主结区的附近设置四个附加的外侧P-环,所述JTE主结区和所述外侧P-环的结深为0.5-1微米,所述JTE主结区的宽度为20-30微米,所述外侧P-环的环间距为2-3微米,环宽为4-8微米,所述JTE主结区的顶部部分覆盖设置正面金属,所述正面金属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的N型外延层的顶部,所述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的底部设置背面金属。通过设置JTE主结区和外侧P-环,当JTE主结区区域被耗尽时,外侧附加的四个外侧P-环也会被包围进入N型漂移区的耗尽区,P-环内部被部分耗尽,JTE主结区的利用率变高,有效提高终端效率并获得较高的电压,而且掺杂浓度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碳化硅N型半导体衬底 20.N型外延层 30.JTE主结区 40.外侧P-环 50.正面金属 60.背面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美浦森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美浦森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8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可靠性焊接式跳线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超级结碳化硅二极管元胞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