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5266.X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3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侯山宝;侯爱国;刘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山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F01M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蒋超 |
地址: | 3176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杆,属于汽车制动系统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制动连接杆容易磨损,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连接杆包括圆柱状杆体,圆柱状杆体的一端具有凸轮,圆柱状杆体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具有花键,圆柱状杆体内设置有轴向油道,凸轮上具有两个呈径向设置的通油孔,该两个通油孔径向分布均和轴向油道连通,轴向油道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和轴向油道滑动密封配合,轴向油道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润滑性能较好,能避免接触配合摩擦,配合间隙适当,工作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接杆。
背景技术
制动凸轮轴也叫做制动连接杆,其是制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连接部件,其主要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虽然在四冲程发动机里制动凸轮轴的转速是曲轴的一半,不过通常它的转速仍然很高,而且需要承受很大的扭矩,因此对制动凸轮轴在强度和支撑方面的要求很高,其质料一般是特种铸铁,偶然也有选用锻件的。制动凸轮轴的主体是一根与汽缸组长度相同的圆柱形棒体,上面套有若干个凸轮,用于驱动气门;制动凸轮轴的一端是轴承支撑点,另一端与驱动轮相连接,凸轮的侧面呈鸡蛋形,其目的在于确保汽缸充沛的进气和排气,具体来说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结气门的开、闭动作。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空心制定凸轮轴[申请号:201921716962.1;授权公告号:CN210949622U],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凸轮、过渡法兰、轴杆和花键,凸轮轴为通体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内孔直径随凸轮轴轴向延伸而不同,过渡法兰的外缘面半径在凸轮的两个顶点位置与顶点的半径相同,过渡法兰的其余边缘半径均大于凸轮的其余边缘半径。
在上述的结构中,该凸轮轴为通体空心结构,可以减轻凸轮轴的重量,但该凸轮轴的凸轮上并未设置润滑结构,在使用时,润滑性能较差,存在使用接触配合摩擦,导致凸轮轴的凸轮配合间隙较大,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润滑性能较好,避免接触配合摩擦,配合间隙适当,工作稳定性好的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杆,包括圆柱状杆体,所述的圆柱状杆体的一端具有一体成型的凸轮,所述的圆柱状杆体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具有呈轴向设置的花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状杆体内设置有轴向油道,该轴向油道由设置花键的圆柱状杆体的一端向设置凸轮的圆柱状杆体的另一端轴向延伸,所述的凸轮上具有两个呈径向设置的通油孔,该两个通油孔径向分布均和轴向油道连通,所述的轴向油道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和轴向油道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的轴向油道的开口处设置有防止活塞轴向脱离轴向油道的限位装置。
本连接杆主要在圆柱状杆体内设置有轴向油道,在凸轮上具有两个呈径向设置的通油孔,该轴向油道、通油孔连通对凸轮进行润滑,避免接触摩擦产生较大的间隙,结构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连接杆中,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堵头,该限位堵头呈圆柱状,该限位堵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设置花键的圆柱状杆体的一端的轴向油道的开口处具有扩径形成的连接孔,该连接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限位堵头的外螺纹螺旋连接于连接孔的内螺纹上。该限位堵头通过螺旋的方式连接于轴向油道的开口处并将开口封堵,该活塞在轴向油道内滑动至轴向油道的开口处时与限位堵头轴向抵靠配合防止活塞轴向脱离轴向油道。
在上述的一种连接杆中,所述的限位堵头的外端端部具有柱状插接部,所述的柱状插接部的外直径和轴向油道的内直径适配,当限位堵头螺旋连接于连接孔中时,该柱状插接部穿设于轴向油道中。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限位堵头在连接孔中螺旋装配,组装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连接杆中,所述的柱状插接部和限位堵头形成轴向靠位台阶,所述的柱状插接部上套设有橡胶圈,当限位堵头螺旋连接于连接孔中时,该限位堵头的轴向靠位台阶通过橡胶圈和连接孔的底部轴向弹性抵靠配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橡胶圈的弹性力的轴向作用,防止限位堵头在连接孔中轴向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山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山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5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